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新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任天堂的性骚扰和性别歧视

Posted on 2022-08-17

任天堂以拥有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享受的家庭友好形象和游戏而闻名。但Kotaku的一份报告描绘了一家与其他游戏巨头没有太大区别的公司,这些巨头此前曾被指控培养“兄弟会男孩”的职场文化。该出版物采访了几位女性游戏测试员,她们讲述了她们是如何被同事骚扰的,以及她们的报酬是如何低于男性同行的。

Kotaku 的主要消息来源之一是一位名叫 Hannah 的前游戏测试员,据称在她报告了一名全职任天堂员工在工作场所群聊中的不当行为后,她被告知不要直言不讳。据报道,该员工发布了一份Reddit 帖子的副本,详细说明了为什么 Vaporeon 是最适合与之发生性关系的神奇宝贝,并解释了为什么可以被 Paimon 性吸引,这是一个具有孩子般外表的Genshin Impact NPC。

Hannah 是一名承包商,她还发现她的工资比一名初级男性测试员少 3 美元,并且努力让她的承包商同意加薪。作为一名酷儿工作者,她受到了男性同事的不当评论,她也拒绝了这些男性同事的提议。 “哦,你是个女同性恋。这有点可悲,”一位年长显着的同事在开始在公司工作后不久告诉她。

Hannah 的经历反映了Kotaku采访的许多其他女性测试人员。他们中的一些人谈到了美国任天堂的产品测试主管梅尔文·福雷斯特如何“追捕所有的女同事”,并经常评论她们的体重和外表。他们说福雷斯特负责决定承包商的时间表以及项目结束后谁可以返回,因此女性测试人员被迫与他相处。另一名承包商被一名更高级的测试员跟踪了几个月,但这位人脉广泛的肇事者威胁说,如果她举报他,就会解雇她。

消息来源之间的一个常见抱怨是缺乏晋升机会。 “作为一个女孩,你 [转为全职] 的机会可能更糟。通常是 [升职的] 男人。他们通常都是朋友。他们一起看超级碗,”一位在The Legend工作的产品测试员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说。

正如Kotaku所指出的,这些问题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女性在公司中的代表性不足。消息人士认为,为任天堂测试游戏的女性承包商比例仅为 10% 左右,而且她们转为全职员工的情况并不常见。该公司的数据还显示,女性员工仅占美国任天堂所有全职员工的 37% 左右。

虽然这家游戏巨头没有回应Kotaku 的问题,但公司首席执行官 Doug Bowser 此前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谈到了有关动视暴雪性别歧视“兄弟会男孩”文化的报道。 “和你们所有人一样,我一直在关注动视暴雪的最新发展以及公司持续存在的性骚扰和毒性报告。我发现这些账户令人痛苦和不安。它们与我的价值观以及任天堂的信念背道而驰、价值观和政策,”他说。

与该特定报告的出版物交谈的测试人员只是最近决定公开反对该公司的一些承包商。两名前员工甚至向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美国任天堂进行报复、监视和胁迫。

原文: https://www.engadget.com/nintendo-game-testers-sexual-harassment-gender-discrimination-040607823.html?src=r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