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数十名零工成为凶杀案的受害者。他们的家人往往一毛钱都收不到。

Posted on 2022-04-07

6dff0ab0-b543-11ec-be7e-5bc51205261a

根据Gig Workers Rising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自 2017 年以来,美国已有超过 50 名零工工人在工作中丧生。其中,近三分之二(34 人死亡)发生在今年和 2021 年,这可能表明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通常,他们签约的公司几乎没有补偿他们幸存的亲属。

“根据公开可用的数据,每年都有更多的人因零工而丧生。应用程序公司在保护运行其应用程序的工人方面做得不够,”Gig Workers Rising 的一位发言人在一条消息中写道。

该报告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筹款平台、警方报告、法庭案件和The Markup维护的网约车司机劫车数据库等公共文件中汇总了 50 多起事件。它不包括其他类型的工作死亡,例如“致命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原因”。正如 Gig Workers Rising 自由指出的那样,该报告并不全面,“真实数字可能要大得多,因为零工公司不会定期披露使用他们的应用程序工作的人发生的凶杀案数量。”

报告中包括的事件种类包括致命的劫车、 武装抢劫或仇恨犯罪。在许多情况下,司机被自己的乘客杀死。这包括来自匹兹堡的 38 岁的Christina Spicuzza和来自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的 71 岁的Abdul Rauf Khan的案件,他们都是致命劫车事件的受害者。 《华尔街日报》 报道称,由于去年暴力犯罪激增,许多零工已经辞职。

报告称,在许多情况下,受害者家属没有得到赔偿。这是由于同样的漏洞导致大多数零工工人无法获得有保障的最低工资、员工赞助的医疗保健或其他工作福利:他们作为所谓的独立承包商的身份。

Engadget 联系了许多演出平台,询问他们的在职保险政策,并在我们收到回复后更新。优步、Lyft 和 DoorDash 等许多公司已经实施了安全措施,例如 24/7 执法支持团队和离散的紧急援助按钮。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将安全融入 Lyft 体验的每个部分。我们致力于尽我们所能帮助保护司机免受犯罪侵害,并将继续采取行动并投资于技术、政策和合作伙伴关系,以使 Lyft 尽可能安全,”Lyft 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写道。

DoorDash 发言人 Julian Crowley 表示,该公司的职业意外保险涵盖凶杀案,并为符合条件的家属提供高达 150,000 美元的幸存者赔偿。

“我们是第一个免费向 Dashers 提供职业事故保险公司的全国性交付平台,并且无需选择加入或申请,如果他们在我们的平台上提供交付时受伤,它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写道克劳利。

虽然有关工人死亡抚恤金的法律因州而异,但至少它们通常会提供一定数量的丧葬费用;在纽约州,幸存的家庭成员有权获得“事故前 52 周死者平均每周工资的三分之二”。在加利福尼亚州,第 22 号提案中的一项规定要求零工公司为工人提供意外死亡保险。

“我姐姐在 Lyft 的一次旅行中失去了生命,总计 15 美元,实际上只是因为在到达时没有停止,但在她死后更是如此,”艾莉莎刘易斯说,她的妹妹伊莎贝拉在在去年的工作中。“15 美元,她为此失去了生命,甚至不能带走。”

来源: https://www.engadget.com/dozens-of-gig-workers-have-been-the-victims-of-homicide-their-families-often-dont-receive-a-dime-150002886.html?src=rss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