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指针机、人口金字塔、邮局丑闻、类型物种和马尿

Posted on 2025-10-24

我最近在想,解释类帖子会不会消失。结果你们都安慰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我的解释——你们只是喜欢我指指点点而已。

好吧!

尖头机

米开朗基罗是怎样做到的?

大卫

我的意思是——大理石是无情的。如果你不小心刮掉了一些材料,它就没了。你无法通过再涂一层颜料来修复它。米开朗基罗是不是事先就把一切都计划好了,然后一次就完美地完成了所有事情,没有任何差错?

几年前我了解到,雕塑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一种简单却巧妙的发明,叫做“指点机”。它能让你用黏土创作雕塑,实际上是把它“复制”到石头上。这听起来很神奇,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铰接的指针,你可以在黏土(完成的)和石雕(未完成的)上的锚点之间移动它。如果你根据黏土雕塑的位置定位指针,然后将其移动到石雕上,指针碰到的任何东西都会被移除。重复此操作数千次,雕塑就被复制了。

指向机

我很伤心地得知米开朗基罗是一个没有天赋的庸才,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尽职尽责地告诉大家,所有的雕塑都是这样制作的,实际上雕塑非常容易,等等。

上周我注意到米开朗基罗于 1564 年去世,这比指示机的发明早了 200 多年。

除此之外,显然自古以来,雕塑家们就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圆规法”的技术,它有点像指点机,但更复杂,需要各种工具和测量工具。古罗马人曾用这种方法复制古希腊雕塑。大多数人似乎认为米开朗基罗可能也用过这种方法。

人口金字塔

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据可视化之一。

金字塔

当然,它本质上只是一张侧面的柱状图。但对比一下印度平滑平静的泪滴形与中国参差不齐的混乱形。很少有图表能同时告诉你如此多关于过去和未来的信息。

事实证明,这种可视化方法是Francis Amasa Walker发明的。他显然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以至于这项发明甚至不值得在他的维基百科页面上提及,但他用它来为1874 年的美国地图集创建了这些可视化效果:

金字塔

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批人口金字塔。这本地图集还包含许多其他精美的可视化图表,例如这张关于教堂出席人数的图表:

教会

或者关于债务和公共支出的这个:

债务

邮局丑闻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英国邮政局的财务丑闻,事情是这样的:1999年,富士通向英国邮政局交付了存在漏洞的会计软件,错误地认定数千名邮政分局局长存在偷窃行为。基于这些错误数据,英国邮政局起诉并定罪了近千人,其中236人被判入狱。还有许多人因此丢掉了工作,或者被迫自掏腰包“弥补”这些“亏空”。

这当然让人恼火。但除此之外,我发现自己也有些困惑。似乎没人想伤害那些邮政分局局长。事情的起因似乎只是傲慢、愚蠢和疏忽。

我本以为,在你能够基于同一条伪造证据惩罚数千人之前,总会发生一些事情阻止你。显然,我错了。但我很难找到合适的历史类比。也许是警方犯罪实验室的疏忽,或者父母因“婴儿摇晃综合症”被定罪?这两个都不是很好的类比。

一种理论认为,邮局丑闻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邮局——作为“受害者”——有权自行提起诉讼。但在数百起案件中,案件都以常规方式进行,警方“调查”涉嫌犯罪,然后将案件移交给普通检察官提起诉讼。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也有许多案件被提起,而邮局在这些地方缺乏这种权力。

另一种理论是:

  1. 检察官在选择起诉对象方面拥有极大的自由度。

  2. 与其他人一样,一些检察官傲慢/愚蠢/疏忽。

  3. 事实上,只要检察官真的愿意,只要他们掌握某种模糊的证据,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处无辜者有罪。

根据这一理论,类似的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但由于只涉及一人,因此不会成为新闻。

模式种

模式种 – 维基百科

我链接这个不是因为它有趣,而是因为它实在太难懂了。如果附近有人,我建议你冷静地读给他们听。

在动物命名法中,模式种( species typica )是指其名称在分类学上被认为与某个属或亚属的名称永久关联的物种。换句话说,该物种包含该属或亚属的生物模式标本。类似的概念也用于高于属的类群,称为模式属。

在植物学命名法中,这些术语在命名法典中没有正式地位,但有时会借用自动物学命名法。在植物学中,属名的类型是标本(或罕见情​​况下是插图),也是物种名称的类型。具有该类型的物种名称也可以称为属名的类型。属和科的名称、这些级别的各种细分以及一些基于属名的更高级别的名称都具有这样的类型。

在细菌学中,每个属都有一个模式种。无论目前是否被认可,动物学中每个已命名的属或亚属理论上都与一个模式种相关。然而,在实践中,在不需要指定模式的旧出版物中,存在大量未定义的名称。

这样的东西能被无意创造出来吗?我试图通过对一件日常物品进行同样无用的描述来戏仿它。但最终,我觉得它并不好笑,因为几乎不可能创造出比上面这段文字更糟糕的东西。

漏斗是一种最早在古代创造的工具,早期人科文化中出现了利用葫芦科植物或阔叶植物等有机基质制成的简陋版本。尽管漏斗具有近端开口宽阔、远端开口狭窄的特征,但其拉丁语词源对其功能参数的理解有限。

从成分上看,漏斗可能由有机聚合物或无机化合物构成,包括但不限于合成塑料或金属合金,重量从几克到几公斤不等。从几何形状上看,该装置呈截头圆锥或金字塔形,内部倾角通常在30度到60度之间。

在文化符号学中,漏斗经常出现在艺术表现形式中,作为家庭短暂性的象征。

好消息是,斯里兰卡象是亚洲象的典型物种,无论亚洲象是什么。

激素

我之前提到过,一些激素类药物曾经是用怀孕母马的尿液制成的。但直到读了《雌激素疗法的历史》 (h/t SCPantera )之后,我才意识到,它的名字里就写着:

Premarin = 孕母尿液

如果你和我一样,难以相信一家制药公司真的会这么做,请注意,那是在1941年。更早的时候,人们就用孕妇尿液来做这种药物。可悲的是,这种药物的市场名称是“Emmenin”,而不是“Prehumin”。

原文: https://dynomight.net/shorts-6/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