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把产品做得更糟,就能赚钱

Posted on 2025-11-21

1.

我最近问大家为什么这么讨厌约会软件。结果,80% 的读者给我发邮件,提出了以下几种类似的观点:

约会软件的问题在于,如果它们真的能成功匹配到合适的人,那么匹配成功的用户就会卸载软件,停止付费。所以它们有动机拖延用户,而不是真正帮助用户找到长期伴侣。

我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觉得这种理论没什么帮助吗?

我并不是说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我的反对意见是,虽然这种理论是用约会软件来举例的,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任何试图通过任何方式赚钱的人。

2.

例如,以一家披萨店为例。不妨试试这些理论:

比萨

披萨店的特点是,如果使用昂贵的食材或耗时费力的制作工艺,披萨的成本就会更高。因此,他们有动机使用低成本的食材和省力的捷径。

披萨二号

披萨店的问题在于,如果他们摆放宽敞舒适的餐桌,就容纳不了那么多顾客。所以他们就有动机使用小桌子,让顾客肩并肩地挤在一起。

披萨三

披萨店的问题在于,如果他们卖的是大披萨,人们吃完后就不会再饿了,也就不会再买其他披萨了。所以他们有动力去卖小份的低卡路里披萨。

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你也可以为其他领域构建类似的理论:

汽车

汽车制造商的问题在于,制造安全的汽车成本很高。因此,他们有动机制造不安全的汽车。

视频

视频流媒体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分辨率视频会占用更多昂贵的带宽。因此,他们有动机使用低分辨率视频。

博客

博客作者的问题在于,研究很耗时。所以他们有动机在事实方面马虎行事。

耐久性

制造灯泡、汽车、手机、冰箱、货轮等产品的关键在于,如果你制造出经久耐用的产品,人们就不会购买新的。因此,制造商有动机制造那些容易损坏的产品。

3.

所有这些理论都可以看作是两种一般模式的实例:

把产品做得更糟,就能赚钱

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关键在于,提升商品或服务的质量需要成本。因此,人们有动机去降低商品或服务的品质。

提价,赚钱

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本质在于,如果你提高价格,就能获得更多利润。因此,人们有动机提高价格。

这些理论错了吗?不完全是。但似乎确实缺少了什么。

4.

我相信大多数披萨店老板都乐意以每个300美元的价格出售温吞吞的5厘米纸板圆饼。他们确实有动机这么做,正如这些理论所预测的那样!然而,现实情况是,披萨店通常出售的披萨都是用食物制成的。所以很明显,这些理论并没有解释全部真相。

假设你经营着一家利润丰厚的生意,卖的是直径5厘米的纸板圆饼,售价300美元。我可能会想:“我喜欢钱。为什么我不卖那种主要成分是纸板,一部分是面粉的披萨呢?而且为什么不卖200美元,好抢走我们尊贵读者的顾客呢?”但如果我真的这么做了,其他人很可能会把价格定在100美元,甚至推出不含纸板的披萨,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达到某种平衡。

没错,生产者想把零成本的产品卖到天价,而消费者却想花零钱买到价值无限的东西。所有有趣的理论都源于这两种欲望之间的冲突。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指出人们有动机把产品做得更差并没有什么帮助。他们当然有动机。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能够逍遥法外?

5.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事物变得糟糕的一些常见原因。

事物糟糕的第一个原因:人们吝啬。

为什么飞机上的座位这么拥挤?是因为航空公司贪婪吗?当然。但即便他们贪婪,我也不认为他们愚蠢。稍微算一下,你就会发现,如果航空公司移除一排座位,就能为每位乘客增加大约2.5厘米(1英寸)的腿部空间,而付费乘客的数量只会减少约3%。(这是基于单舱布局的波音737飞机,但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那么,航空公司为什么不拆掉一排座椅,把票价提高3%,然后享受燃油和服务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呢?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是,人们平均而言并不愿意为了增加2.5厘米的腿部空间而多付3%的钱。我们想要的是更差但更便宜的产品,所以我们得到的也正是如此。

我认为这是东西“不好”的最常见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赛百味的三明治总是那么湿软,为什么电子游戏总是漏洞百出,为什么宜家的家具和Primark的衣服总是那么容易损坏。

正因如此,情况糟糕反而是好事。或者至少,这是资本主义的前提:“当公司削减成本时,那是看不见的手在重新分配资源,以最大化社会价值”,诸如此类。公司或许出于贪婪而行事。你可能不喜欢这样,因为你希望不花一分钱就能获得无限的价值。但这正是市场运作的既定模式。

第二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几乎所有关于长寿的书籍、博客和播客都是垃圾?其实,我们真正知道的能够可靠延长寿命的方法并不多,而且这些方法大多枯燥乏味、难以做到,毫无乐趣可言。即使你把这些方法都试了个遍,可能也只能延长几年寿命。告诉别人这些事实,并不能帮你找到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你那些未经证实的补品、参加你的研讨会等等的冤大头。

没错!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关于长寿的东西都这么糟糕。为什么诚实的人不说出真相,把那些骗子都赶出市场呢?我怀疑答案是,除非你接受过大量的科学训练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否则你基本上不可能弄清楚那些骗子到底有多狡猾。

我认为同样的道理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保健品含有重金属,为什么有些食物含有微塑料,为什么餐馆要用那么多黄油和盐,为什么出租房的隔热性能通常很差,以及为什么大多数汽车似乎只有在碰撞测试评分所列的范围内才安全。当消费者无法分辨善恶时,恶便会得逞。

事物糟糕的第三个原因是:人们品味差。

有时候,某些东西之所以不好,仅仅是因为人们不欣赏你认为好的东西。虽然例子可能存在争议,但我认为这包括那些所有餐厅都很糟糕的城市里的餐厅、 北美茶以及旅行裤。这种原因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例如超声波加湿器或为了“安全”而使用三氯蔗糖而非阿斯巴甜的产品。

第四个导致​​事物糟糕的原因是:定价权

最后,有时候情况糟糕是因为市场失灵。有时候,一家公司虽然在销售产品,但却拥有某种“护城河”,使得其他公司难以与之竞争,例如由于某些技术或监管壁垒、对某些关键资源或地域的控制、某些知识产权、某些备受推崇的品牌,或者由于网络效应。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公司就不必太担心别人抢走他们的生意,因此(因为每个人都天生贪婪),他们会想方设法降低产品价格和/或提高价格,直到产品价格达到其为边际消费者提供的全部价值为止。

6.

为什么体育赛事上的食物这么贵?没错,人们别无选择。但人们也知道体育赛事上的食物很贵,而且他们不喜欢这样。与其卖17美元一瓶的水,为什么场馆不把水卖到2美元,然后提高门票价格呢?我不知道。可能原因很复杂,比如,高价食物可以让你在不流失普通消费者的情况下,从富人身上榨取更多利润。

所以,约会软件当然乐意让用户白白浪费几年时间,而不是帮他们找到长期伴侣,这样他们才能每月持续付费。我敢打赌,这些公司里肯定有人想过:“或许我们应该让用户白白浪费几年时间,而不是帮他们找到长期伴侣,这样他们才能每月持续付费。我太爱钱了。”

但如果他们真的在这么做(这一点我并不清楚),或者他们在其他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他们是如何逃脱惩罚的呢?为什么没有人开发一款更好的竞品应用,从而抢走他们的生意呢?答案似乎只能是“因为这不可能”,或者“因为人们并不真正需要这样的东西”。谜团就此开始。

原文: https://dynomight.net/worse/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ostHog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