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我仍然喜欢Letterboxd ,而且持续的电影日记的吸引力足以让我想继续使用它,即使我完全停止使用社交媒体功能。
但我一度想停止使用这些社交媒体功能,因为它们总是把我引向那些最容易被忽略却又令人反感的言论。显然,当它涉及我喜欢的电影时,它最烦人,但即使是那些我认为还不错,或者不太喜欢但仍试图从中寻找优点的电影,它也会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让我感到恼火。
如果你要立刻在社交媒体上抱怨一部系列大片就是系列大片,那你干嘛要去看呢?预告片还没看完,你就已经下定决心了。你这个怪胎,好像待在家里再看一遍《偷自行车的人》 《第七封印》或者《萨罗》就能省下大家的时间似的。
今天让我生气的是有关超人1的:
它只是让你期望自己拥有超人的一切文化意识,从氪星、氪星人、莱克斯·卢瑟、星球日报等。
这与我对《宾虚》的主要抱怨很相似:故事进展顺利,但电影突然希望观众熟悉这个“耶稣”角色是谁。
我希望超人至少能加入一些开场白或一些东西来重述这个鲜为人知的漫画人物的起源故事。
最终,这篇评论进一步指出,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如此知名的人物不可能是反主流文化的。更尖锐的是,华纳兄弟一部耗资数亿美元的电影根本没资格去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朋克摇滚”。如果我说得客气一点,我想这种说法在十年或十五年前或许还能站得住脚。
但其核心论点在多个方面都显得愚蠢。再说一次, 《超人》并非一部精妙的电影。它明确地表明,其“朋克摇滚”主题与我们熟悉的反主流文化定义毫无关联,而只是表明,在一个充斥着愤世嫉俗、毫无乐趣的文化中,善良待人、发掘他人的优点,而不必担心被视为老套或幼稚,才是反主流文化。
把这条信息斥为虚假或不真诚,恰恰是这条信息所要抨击的根本原因。更糟糕的是,如果这部电影的预算、素材和发行公司自动使其内容无效,那还有什么必要去看呢?他们又不是在电影上贴上A24的标志,来掩盖《超人》是一部关于华纳兄弟旗下DC角色超人的电影的事实。
这简直就是一个无聊的、毫无意义的愤世嫉俗的循环。一边抱怨超级英雄的疲劳,一边又要对每一部新片都提出批评。一边坚称它们毫无文化关联,一边又立刻否定了电影传达无可争议、普遍正面信息的可能性。
当然,这没什么新鲜的。每一部大制作的系列电影都会有类似的抱怨。比如说《侏罗纪世界:重生》根本不需要存在(哇,真是的!)。或者对漫威宇宙或《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抱怨也层出不穷,它们总是感觉比电影本身更像预先写好的情节,而且乏味得让人觉得乏味。
我引用的那篇《超人》影评(略有)值得称赞:至少他费了一番功夫才从电影中挖掘出一些意义,即便他完全是在强化解读。这总比那些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超级英雄电影因为是超级英雄电影所以不好”这种无休止的批评要好得多。
这些评论之所以如此触动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知道,在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那些正常化因素的介入,我也会是那样的人。我在这里写过很多令人难以忍受的东西,但最让我感到尴尬的是,我故意对某些东西不屑一顾,认为它是垃圾,却不去寻找它的优点,甚至更糟的是:我竟然觉得批评某样东西有多糟糕很有趣。
Letterboxd 让我领悟到的,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上映时我领悟到的一样:说到底,我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当某件事物能够突破我的愤世嫉俗或怀疑,并以恰到好处的方式与我产生共鸣时,几乎任何人的评价都无法改变我对它的体验。
所以,真正的挑战并非在于如何捍卫我的观点,或者捍卫我所喜爱(或者偶尔厌恶或不喜欢)的事物,即使这种挑战最容易在阅读一篇带有强烈观点的评论时被激发。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压制住内心深处那个觉得有义务捍卫、证明或合理化这种观点的声音。仿佛存在一种与媒体互动的正确方式,而我却不知何故在54年后仍然没有找到它。
显然,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刻批评可以帮助你深化你的解读或增加它的细微差别,指出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帮助证明一些以牺牲其他决定为代价而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或者帮助你认识到制作某件作品所投入的思考和工作量。
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即使是我喜欢的影评人也如此。我在这里写电影评论,总是试图聚焦于某个特定方面,让这部电影成功(或者偶尔失败)或引人入胜,但我感觉自己偶尔才能发现一些不仅仅是“我喜欢的”、真正富有洞察力的东西。
最近我又意识到了一件事:我对超人的怀念,其实并非源于对超人这个角色的怀念,甚至并非对《超级好朋友》系列动画片的怀念,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它们,但从未投入太多。即使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曼达洛人》 ,我更多的是怀念我儿时那种毫不掩饰的热情。那时我可以为某样东西疯狂,不用担心被人觉得幼稚老套。或许按照某些“门外汉”的定义,这算不上“朋克摇滚”,但至少它是新浪潮,而我已经不再酷了。
原文: https://spectrecollie.com/2025/07/25/i-know-exactly-what-ill-find-in-my-letterboxd-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