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计算复杂性和物理学的解释”

Posted on 2025-10-17

?t=eyJpbWciOiJodHRwczpcL1wvc2NvdHRhYXJvb

上周,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做了帕特里克·苏佩斯讲座。帕特里克·苏佩斯是斯坦福大学的杰出哲学家,他(以及许多其他成就)通过EPGY项目开创了远程资优教育。2007年,在他八十多岁的时候,我有幸与他共度了一段时光。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题目是“物理学中的计算复杂性和解释”。以下是PPT ,以及摘要:

某些计算问题难以解决(即需要耗费天文数字般的时间才能解决)这一事实(或推测)显然会影响我们学习物理的能力。但计算的难解性是否也会对物理解释本身产生直接影响?我将通过考察三种可能性来思考这个问题:

(1)如果量子计算机真的需要花费指数级的时间才能用经典计算机进行模拟,那么这是否会像大卫·多伊奇所提出的一样,对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产生影响?

(2)某些推测性的物理想法(例如,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或量子力学中的非线性)是否不受欢迎,除了其他不受欢迎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它们会导致“荒谬的计算超级大国”?

(3)物理学中某些有效的描述是否仅仅是因为违反这些描述在计算上难以解决才起作用——例如哈洛和海登对黑洞热力学中“防火墙悖论”的解决,或者甚至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身?

我非常感谢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的David Albert和Lydia Goehr邀请我并组织了这次演讲,也非常感谢弦理论家Brian Greene的到来并参与了随后的讨论。我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待了一天,分享了我最近在量子预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那里见到了许多新老朋友,包括我和我妻子的杰出校友Henry Yuen 。感谢所有人。


这是我十多年来第一次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当然也是自10月7日大屠杀之后第一次。我当然渴望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因为我之前在博客上写过相关内容。基本上,如果你像我一样是访客,现在需要二维码和身份证才能进入校园,这无疑很烦人。另一方面,一旦你进去,一切都令人愉悦而美丽。如果只是四处闲逛,我根本不知道这座校园最近曾是支持起义抗议活动的“中心地带”,以及随后那些震惊全国的反对这些抗议活动(实际上是利用抗议活动作为借口试图彻底摧毁学术界)的场所,这些抗议活动充斥着我的世界和社交媒体。

当我向朋友和同事询问情况时,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一些人显然对安保措施感到恼火;另一些人虽然也同样恼火,但也认为这些措施似乎是必要的,因为每次学校试图放松安保措施,“起义”就会卷土重来,校外的煽动者再次扰乱研究和教学。当然,我们都可以祈祷目前的停火能够持续下去,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点是,或许到那时,世界上那些有德行的年轻人摧毁世界唯一犹太国家的执念会有所消退,他们会找到另一个发泄愤怒的目标。这也有助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其他大学的生活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先不说别人问,哥伦比亚大学的彼得·沃伊特从来没出现过,也没用烂蔬菜或扩音器来打断我的演讲——事实上,在他来访期间我根本没见过他,也没主动去找他。考虑到彼得选择利用他的平台——全球最知名的科学博客之一——一周又一周地称我为精神病患者、种族灭绝的法西斯分子,看到自己在他家后院就拥有如此多的朋友和支持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总而言之,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根据我所看到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来,也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犹太、以色列或亲犹太复国主义的学生来这里学习。

原文: https://scottaaronson.blog/?p=9243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