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首席执行官安迪·拜伦 (Andy Byron) 和人力资源主管克里斯汀·卡伯特 (Kristin Cabot) 在酷玩乐队的演唱会上被大屏幕吸引。| TikTok/Instaagraace
在公众场合保持低调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是等着被爆红的角色吗?
上周酷玩乐队演唱会上发生的“巨型电子显示屏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天文学家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拜伦(已婚)和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克里斯汀·卡伯特被拍到拥抱,然后试图躲避镜头(但失败了)。克里斯·马丁打趣道,他们表现得就像有外遇一样,这显然是准确的。
公众大多只是拿这起丑闻开玩笑,在社交媒体、 《史蒂芬·科尔伯特深夜秀》和多项体育赛事上重演这一事件;它也被以相对轻松的方式用于电影宣传和其他音乐会上的笑话。
费城人队首次推出“酷玩乐队的亲吻镜头”。
等待它…… pic.twitter.com/nOxfszINRE
— Jason Martinez (@JasonFox29) 2025年7月19日
不过,有些人对这场闹剧采取了更实际的态度。演唱会视频在网上疯传后,拜伦和卡博特的领英主页评论区被大量用户转发,直到他们被撤下。另一位酷玩乐队的演唱会观众向TMZ发送了更多这对情侣亲热的视频。用户认出了拜伦的妻子,并在她的社交媒体上大量转发,还有第三位天文学家公司的高管,有人看到他在巨型电子屏幕上嘲笑这场闹剧。
可以理解的是,一位已婚CEO因与下属发生不正当关系被抓并随后辞职,这并没有引起太多同情。这场闹剧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参与其中的人大多难以理解,而且似乎缺乏深思熟虑。然而,其后果还是让一些人感到不安。虽然这对情侣的曝光看似自然而然,但随着网络侦探甚至品牌的介入,事件迅速升级,表明个人隐私很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数字文化中,陌生人的监视已成常态,个人信息也日益唾手可得,这引发了人们对我们与隐私关系的担忧。当一切都唾手可得时,隐私又将何去何从?当曝光他人越来越被打上娱乐的外衣时,又将如何?
自社交媒体诞生之初,普通人就面临着一夜之间成为公众人物、被广泛讨论的人物的风险。然而,TikTok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普遍——通常未经那些爆红者许可。你可能随时被监视,但永远无法知道具体时间,这种想法已经从一种哲学监狱设计——杰里米·边沁的“全景监狱”概念——变成了现实。在2023年的BuzzFeed新闻报道中,记者Clarissa-Jan Lim将这种主要由TikTok驱动的现象描述为“全景内容”,其中“一切都是可供创作的内容,每个人都是[用户]世界中的非玩家角色。”
这种现象在这款应用上以多种方式发生。用户经常记录他们与陌生人的互动。他们会发布自己觉得有魅力或行为不当的人的照片。即使用户正在拍摄自己—— 例如在健身房——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背景中潜伏或说话的人。最近出现了一种特别粗俗的趋势,用户会告发他们无意中听到的朋友说坏话的人。去年,女性对她们怀疑背叛伴侣的男性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主角。
事实证明,拍摄陌生人是正确且必要的做法。“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得到了公民们的支持,他们记录了自己与警察的负面互动,以提高公众意识,并为寻求正义提供证据。这似乎激发了“凯伦”系列视频的激增,这些视频揭露了人们的种族主义和其他歧视行为。然而,疫情过后,拿出手机拍摄的习惯已经变得不那么紧迫,而更具投机性。
醒来后选择变得凌乱,把脏衣服拿出来#messy #badfriends #traintomontauk #sagharbor #3friends #ohhell #dumpthem
我们以前就见证过这种情况。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小报文化的鼎盛时期,我们目睹了名人被狗仔队跟踪,他们的私生活被杂志当作显微镜仔细审视。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研究数字消费文化的副教授詹娜·德伦滕(Jenna Drenten)创造了“ TikTok小报”一词,用来描述这种行为如何以观察者更具参与性的方式转化为TikTok。然而,她表示,用户将普通人置于这种聚光灯下,造成了权力失衡。
“过去存在一种隐性的社会契约:名人为了名声牺牲了隐私,观众觉得审视他们合情合理,”德伦滕说道。“但这种逻辑并不完全适用于那些被爆红的普通人。然而,同样的评判、奇观和道德评论也会被用在他们身上。”
这种行为并非仅仅由用户驱动。它常常被品牌放大和商品化,例如Neon、 Chipotle ,甚至酷玩乐队事件后Polymarket等博彩平台。德伦滕表示,“公众关注、私人后果和企业机会主义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使得事情变得更加“道德模糊”。
“病毒式关注经济不再局限于个人或内容创作者,”她说道,“品牌越来越像文化劫持的旁观者,助长了这种现象。”
这些内容传播开来,并积累了大量浏览量后,往往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任何人类戏剧的核心社会谜团,往往会引发进一步的关注和侦查,用户也会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就像天文学家CEO及其家人一样,旁观者最终通常会曝光涉事人员的身份,无论是曝光他们的工作职位还是家庭住址。
康奈尔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随着这种行为被卷入更多社会认可的反应(例如来自普通人和品牌的笑话),它证实了个人信息相关礼仪的日益丧失,而科技公司正是引领了这一趋势。《隐私语境:技术、政策和社会生活的完整性》一书的作者海伦·尼森鲍姆表示,科技公司根据我们所能获取的信息,在塑造我们对隐私的看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创造了一种“全盘皆输”的信息传播方式。
“大型科技平台对隐私的理解非常糟糕,”尼森鲍姆说。“这使得他们可以说,‘只要是公开的,什么都可以。’OpenAI 就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说‘我们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从开放网络上抓取数据。’”
应用程序已将 收集和共享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常态化,以针对目标广告商。现在有一些网站,例如“我的朋友投票了吗? ”,你可以轻松但并非总是准确地访问某人的投票历史。这些围绕盗窃和同意的问题正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显现。《纽约时报》 目前正在起诉OpenAI,指控其使用其原创内容来训练其流行的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
这种权利意识几乎渗透到所有拥有手机的人身上。尼森鲍姆表示,因此,我们需要围绕隐私问题建立一种“新理论”和新的“社会规范”。一种方法是提醒人们,这些极端程度的监控和信息收集,用她的话来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其结果是,人们在公共场合越来越难以自由地展现真实的自我,无论是随意穿衣,还是参加抗议活动。
她说:“当我们发展到这个地步,接受人们可以拍摄视频、照片,并将其发布到网上,供 ICE 或 NSA 或任何人获取这些照片时,我们就处于一个警察国家。”
目前,酷玩乐队的“巨幕”事件或许能引来一些真正的笑料。但如果我们不仅珍视隐私,也珍视个性,那么我们放大陌生人戏剧性的冲动或许值得反思。
原文: https://www.vox.com/culture/420883/astronomer-ceo-coldplay-tiktok-viral-cheating-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