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第二大大学宣布了一项新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可能是一种传染病。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含有胆固醇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隐藏着一层由细菌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形成的凝胶状、无症状的生物膜。生物膜内的休眠细菌由于无法穿透生物膜基质,因此无法被患者的免疫系统和抗生素所利用。病毒感染或其他外部诱因可能会激活生物膜,导致细菌增殖和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斑块纤维帽破裂,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细菌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但一直缺乏直接且令人信服的证据,”佩卡·卡胡宁教授(他与来自英国和芬兰的研究人员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解释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几种口腔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研究人员通过开发一种针对这些细菌的抗体来验证这一发现,该抗体意外地揭示了动脉组织中的生物膜结构。在心肌梗死病例中观察到了从生物膜中释放出来的细菌。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细菌作出反应,引发炎症,最终导致富含胆固醇的斑块破裂。这些观察结果为开发新的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此外,它们还推进了通过疫苗接种预防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这项研究是欧盟资助的一项涉及11个国家的大型心血管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