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工作作为世俗的精神修行 | #308

Posted on 2025-09-20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OTIwMTIzMTIzL

2025 年 9 月 19 日:来自清迈的问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发了这封邮件? 点击此处订阅以获取更多信息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工作作为世俗的精神修行 | #308

保罗·米勒德
9月20日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

在应用程序中阅读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2025年9月19日:来自清迈的问候。我们下周要出去旅行,然后返回台湾,可能要待到年底。

亚洲朋友们:我的简体中文翻译版已在中国上线。我下周六将在香港举办一次见面会,下周还会在台北举办。回复后我会把信息发给你们。如果你有联系方式可以帮我把我的书翻译成日文或韩文,也请告诉我 🙂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已订阅

从“全面工作”到“工作瑜伽”

如果工作占据了你的每一刻,生活还有意义吗?

2018年,我第一次在播客上听到这两个问题时,就震惊了我。它们帮助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并发现除了我个人的失败之外,或许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让我难以在之前的道路上感到安心。我在我的第一本书中反思过这些问题,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几周前采访安德鲁时,我又回想起了这些问题。

安德鲁2018年的著作强烈批判了我们现代的工作文化,他称之为“全面工作”。当时,他认为某种以正式的职业工作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德里克·汤普森也称之为“工作主义”,如此普遍且“全面”,以至于人们可能无处可逃。¹

当时,安德鲁的著作和反思吸引我的地方,与其说是他对工作的批判,不如说是那些从确认偏差的角度看确实值得肯定的批判。不,真正吸引我的是安德鲁的解决方案:拥抱哲学和沉思的生活,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他写的我最喜欢的东西之一是他网站上至今仍保留的一份数字 PDF,题为《 艺术家如何谋生》。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些务实的方法,让我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并逐渐摆脱我所抛弃的那个更注重交易、人脉驱动的职业世界。

我从他的著作中汲取了一些个人实践和想法:

  1. 注意你何时在为结果 Y 而进行活动 X,并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活动 X(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接受一本书的交易,而不是写书,因为他们想写一本书)

  2. 寻找在生活的更多方面实践慷慨和以礼物精神行事的方法(我以多种方式实践这些事情,并且仍然在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中秉持这一点,包括我认为我的书是我乐意免费赠送给人们的礼物)。

  3. 接受现实,我确实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并将生活的技艺视为值得思考、实践和认真对待的事情,而不是自动接受艺术家无法谋生的结论。

所有这些对我这样的人来说都是一剂良药,我很感激偶然发现了安德鲁的著作。辞职后,我享受着时间自由的增加,也享受着尝试新工作方式的自由。我也喜欢深入思考这一切,当我深入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将这些思考写下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时,我感到更加快乐。

然而,安德鲁在对话式辅导实践中遇到的许多人,并没有采取这种工作态度。多年来,与各种成就卓著的人士进行哲学探讨,让安德鲁开始质疑自己曾经认为这种“沉思式生活”能否大规模普及的观点。

“我认为,你可以回顾一下我在 2018 年左右发表的几次 TEDx 演讲,我们的时代已经到了一个危机已经足够严重的地步,或者危机即将来临,并且有可能出现一个相当剧烈的转变,一个缓慢的转变或快速的转变,这样人们仍然会继续积极的生活,但会以某种方式将其嵌套在一个更广泛的审视或沉思的生活概念中。”

他承认了这个错误:“我认为我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很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先把自己独特的生活抽象化,然后再试图从中抽象出来。”

在我们的谈话中,他分享了几个例子,说明这种方法对哪些人根本不起作用。首先是芝加哥的一位男士,他不再需要工作赚钱,但却坐不住。关于这位芝加哥男士:“我曾试图通过风水来改变他的性情,但都五十多岁了,根本没用。” 他总结道:“这家伙应该创办一家非营利组织,做些志愿工作。新教徒或许是对的……魔鬼的闲手其实很有道理。”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谷歌员工,她说她总是需要做点什么。当安德鲁让她冥想或用传统的哲学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时,她往往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于是,他改变了视角。他不再试图引导人们进行沉思,而是尝试通过他所谓的“工作瑜伽”来了解人们的处境。用他的话说,这是一种“让你审视人生的后门方式,但选择在你最熟悉的领域”。“你不必开始阅读亚里士多德或柏拉图。你不必思考现实的本质,也不必对形而上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你只需注意到,当工作正在进行时,你就能更加意识到你忽略的所有事情。”

尽管经历了一个笨重的反复试验的过程,我也看到了类似的工作。

在《好工作》一书中,我试图理解自己对工作的立场,我写道我试图将工作视为我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

寻找好作品的过程可能漫长而令人困惑,你脑子里浮现的任何关于你“应该”做什么或你如何失败的故事都会延长这段旅程。如果我在写作并且努力取得进展,我会注意到这一点。我并不认为这是“写作困难”的证据,甚至不认为这是“接受苦差事”的证据,我只是在写作。如果我在做一个项目时感到身体收缩,那就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有些事情不对劲,我需要对那些告诉我忽略它并继续前进的声音保持怀疑。我试着完全接受这种做法,轻松地对待我的每一天和每个项目,拒绝评判。我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没有对错之分。每一刻都只是一个关注和学习的机会。

缩小视野:如果一切都是工作呢?

“确实如此,我敢说没有人会反驳这一点,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安德鲁·塔格特

昨天我和女儿一起度过了一整天。我们散步、骑自行车、去公园、搬积木、玩打扫卫生、跳舞、吃冰淇淋和芒果汁、读了几本书、换了衣服,我还换了好几块尿布。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陪伴女儿,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什么时候回去工作?”

在当今世界,照顾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工作”,而是在以正式工作或为薪水而工作为基础的生活背景下发生的事情。

但当我们把视角拉远并去掉故事时,一切不是都差不多吗?

在我人生的早期,我就知道自己想花很多时间写作。但靠写作赚钱很难。所以我决定纯粹地写作,不以赚钱为目的,也不试图把自己变成一个写作者:一个作家、写手,或者现在的“substacker”。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把写作活动置于有偿工作之上会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难,因为我发现写作很有趣。写作是我生活的必然结果。我无法不写作。朋友们觉得我疯了。一些后来成为朋友的人说他们认为我很幼稚。但我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这是一个颠覆我之前人生轨迹中固有优先级的有趣实验。

以这种方式安排生活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结果:我几乎消除了对工作的怨恨。这是因为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而长期从事这种工作,很难再把工作看成是一件糟糕的事情。这让我意识到,我对工作的定义太过狭隘。

我在《好工作》一书的引言中谈到了这一转变:

我辞职时,并非反抗,而是屈服。我被现代职业的种种要求所征服,而当我离开时,我把工作本身视为我非正式的对手。它对我造成了这样的影响。

怀着这种心态,我自由职业时并没有对成功抱有大胆的憧憬。我并没有冒险去创办一家成功的初创公司,甚至没有试图增加收入。恰恰相反,我把工作视为需要逃避的东西,我的计划是尽可能地把它从我的生活中剔除。我会过着简朴的生活,勉强度日。

第一年,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我感受到了获得自由的激动。哇!这招奏效了。我只需要做最低限度的工作来支付账单,感觉好多了。

我以为我已经想通了一切,但这只是个开始。没有了“工作”,我把更多时间花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写作。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发现自己迷失在心流中,不停地打字,试图找到文字的节奏。但直到坐在台北的那张桌子前,我才真正明白了它的真谛:工作值得去做。我并非想逃避工作;我只是渴望做自己在乎的工作。

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我做什么,而在于我观察和关注自己所做事情的方式。改变的是我对工作的立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看作是工作,而且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或者正如安德鲁所说:平凡。

世俗的真相

在我们的谈话中,安德鲁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有点挑衅的评论:

“大多数知识工作者每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非常普遍和普通的。”

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你没有做很酷的事情。

我们在谈论工作时添加了太多的故事和抽象层次,以至于我们常常很难注意到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些人会赞美自己作为创作者或个体创业者的辛苦,这从他们身上就能看出来。但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堆喋喋不休、敲敲键盘、发邮件给别人,让他们干活而已。

正如他所说:

“当有人说‘我热爱我所做的工作’时,这是一种抽象的说法。我们必须退一步,做出某种总结……我邀请你回到坐在键盘前的感觉,放慢速度,真正体验你正在经历的一切。”

他认为,如果我们诚实地面对每时每刻的经历,就会发现无数细微的厌恶和不喜欢,而这些我们并没有向自己承认。会议很无聊。我们对同事有些不满。或者,我们实际上可能会发现一项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任务,一件我们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

我觉得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处理与工作关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立场。值得注意的是,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当我寻找理想的工作,试图找到“有意义的工作”时,我仍然感到不满意。

然而,当我放松控制时,事情开始顺利起来。

正如安德鲁所评论的:

您的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所接受的任何观念:成功、生产力、幸福、纪律、缺乏纪律等等。

更简单:

工作是用来超越工作的,但不是用来停止工作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工作是一种精神修行

我认为导致我在之前的道路上不断重复的一件事是,我想要“到达”一个幸福、快乐的未来状态,在那里我最终拥有了我梦想的工作并且一切都很棒。

我试图改变未来,而不是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

但安德鲁敦促我们不要试图改变“客观条件”,而只需继续关注日常琐事。例如,倒垃圾时:

“工作正在进行。有垃圾需要倒掉,这本身没什么问题……然而,大多数人很快就会发生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一个想法出现了,那就是‘我讨厌倒垃圾。’”

在他的新作品中,安德鲁敦促我们抛开故事,注意到我们许多人都有的不安,并考虑利用这种能量:

我认为,无论这波人工智能浪潮如何发展,西方相当一部分人都会发现自己处于“rajasik”(一种吠陀式的词),这意味着他们倾向于一种活跃、略带活力、常常狂热的状态。因此,谭崔的意思是,与其试图将某人转变为沉思的生活,我肯定会把“沉思”这个词放在引号里。一个人最好利用这种能量。

安德鲁认为,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精神舞台,你的抗拒和欲望被带到这个舞台上,然后慢慢地被解决。”每一封电子邮件、每一项平凡的任务、每一次沮丧或无聊的时刻,都变成了一个机会,让我们看看我们如何通过认同想法和抗拒现状来创造自己的痛苦。

最终目标不是超越工作,也不是热爱工作,也不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这是关于采取一种新立场。

“开悟之前,砍柴,挑水。开悟之后,砍柴,挑水……在一种情况下,你会抓狂。在另一种情况下,你不会。你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

或者就像我开玩笑说的那样:“开悟之前,发邮件,换尿布。开悟之后,发邮件,换尿布。”

完整剧集

QriNBA70tQA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mg%2Fthumb

ab6765630000ba8ab98123093139f6b572c94ba6

工作瑜伽 – 安德鲁·塔格特

保罗·米勒德

插曲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mg%2Fthumb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工作瑜伽 – 安德鲁·塔格特

保罗·米勒德的《无路之路》

1:37:38

更多相关文章

安德鲁在他的 Substack 上写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当他的书出版时我也会分享。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道之道

道之道
安德鲁·塔格特

嘿哟,你终于来到这里了

我从2015年就开始从事某种形式的公开写作。八年多来,我终于找到了靠组建集体之类的方式谋生的方法。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别担心。

如果您喜欢这里阅读的内容,您可能会喜欢我的书《无路之路》和《好工作》 :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你还没买吗?

如果您想结识“无路之路”上的其他人,或者可能参与下一个版本,您可以加入无路之路社区。

我赞同的一些事情: Readwise提供两个月免费试用(我用它来做读书笔记和评论重点)。或者, Readwise Reader也提供两个月免费试用,我用它来阅读 RSS 和 epub 文件。Crowdhealth 是美国医疗保险的替代方案,我在国外时仍在使用; Kindred是一款房屋共享应用; Collective可以处理 S 型公司的会计需求;还有 Nat Eliason 的“构建你自己的人工智能应用”课程。

如果你收到这封邮件后感到愤怒,心想:“这是什么?”我强烈建议你在下面取消订阅。这是你的权利,而且网上还有很多其他好东西。

提醒一下:我不会查看取消订阅提醒,也从不查看我的订阅者列表。所以,如果你想取消订阅,可以在下方操作。

1

该视频可能是许多想法的最完整综合:

_XfmMAa07-0

您已加入Paul Millerd 所著《Pathless》的免费阅读列表。我计划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如果您想结识其他“无路之途”的读者,我运营着一个社区,您可以通过一次性付费加入。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喜欢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评论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重新堆叠

© 2025保罗·米勒德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取消订阅

获取应用程序 动笔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OTIwMTIzMTIzLeJxEkE3O6yAMAE9TlhEYCGTBWSJ-3Ba9BCIwrXL7

原文: https://www.inoreader.com/article/3a9c6e776de5a28e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