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寻找切线圆

Posted on 2025-08-01

如果三个圆都相切,你就能找到另外两个与这三个圆都相切的圆,而寻找这两个新圆的方程式非常优雅。这就是笛卡尔定理。

两个相切圆

为了说明笛卡尔定理,我们首先需要三个相切的圆。画两个相切的圆很容易。我们选择坐标系,使第一个圆的中心位于原点

O1 = ( x1 , y1 ) =(0,0)

第二个圆的圆心在x轴上。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 ,则第二个圆的圆心位于

O2 = ( x2 , y2 )= ( r1 + r2,0 ) 。

我假设第二个圆在第一个圆的外面。你可以让一个圆与另一个圆相切,但为了说明笛卡尔定理,我们需要外切圆。

三个相切圆

现在我们取第三个圆的半径为r 3 。这个圆的圆心必定属于以O 1为圆心、半径为r 1 + r 3的圆,以及以O 2为圆心、半径为r 2 + r 3的圆。我之前已经讨论过如何在这里找到两个圆的交点。

为了说明,我选择r 1 = 2, r 2 = 1, r 3 = 2.8。使用上述帖子中的代码,我发现

( x 3 , y 3 ) = (2.93333333 3.79941516)

这是一个情节。

笛卡尔圆

四个相切圆

现在我们可以陈述并说明笛卡尔定理了。这个定理最容易用有符号曲率来表述。

半径为r的圆的曲率为1/ r 。圆大曲率小,圆小曲率大。

对于笛卡尔定理,我们需要使用有符号曲率,如果圆外切,则符号为正;如果圆内切,则符号为负。我们三个圆的有符号曲率均为正,即

k i = 1 / ri

对于i = 1、2 和 3,但笛卡尔定理会给我们两个圆,一个在三个给定的圆之间,一个围绕着它们,分别对应k 4的一个正解和负解。

寻找半径

现在我们可以陈述笛卡尔定理[1]:

( k 1 + k 2 + k 3 + k 4 )² = 2( k 1² + k 2² + k 3² + k 4² )

这给出了k 4的二次方程,它有两个解:

k 4 = k 1 + k 2 + k 3 ±2( k 1 k 2 + k 2 k 3 + k 1 k 3 ) ½ 。

寻找中心

现在我们知道了相切圆的半径,但不知道圆心。为此,我们将圆视为位于以z i为圆心的复平面上。这样,圆心满足的定理与曲率满足的定理类似。

( k 1 z 1 + k 2 z 2 + k 3 z 3 + k 4 z 4 )² = 2( k 1 ² z 1 ² + k 2 ² z 2 ² + k 3 ² z 3 ² + k 4 ² z 4 ²)

我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历史,但我不相信笛卡尔有圆心公式。他肯定没有用复数写出上面的公式[2]。

这是笛卡尔定理保证的两个圆的图。

笛卡尔圆2.png

[1] 索迪-戈塞特定理将笛卡尔定理推广到 ℝ n中的n + 2 个球面的情况。曲率和的平方等于n曲率和的平方。

[2] Jeffrey C. Lagarias, Colin L. Mallows, Allan R. Wilks. 超越笛卡尔圆定理。https://ift.tt/MbOiEZA

寻找切线圆一文最先出现在John D. Cook上。

原文: https://www.johndcook.com/blog/2025/07/31/finding-tangent-circle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