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政府决定对中国实施全面芯片制裁之后,有迹象表明中国也可能无法获得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其他类型的美国关键技术,这是两国历来密切合作的领域。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商务部负责工业和安全的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表示,可能实施额外出口管制的“我所关注的”领域包括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
对于一个本质上是全球性的行业来说,这个信息令人担忧。除了气候政策之外,生物技术是少数几个超越国籍和国界的领域之一。中国的科学进步很可能挽救美国的生命
该部门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更高的效率。正如我们之前所写,生物技术公司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保持业务,以利用双方的不同优势。在中国,他们利用大量患者数据、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临床试验,以及地方减税、政府资助和办公室补贴来推进他们的研究。
与此同时,他们在美国继续开展业务,以挖掘该国的研发人才,并致力于 FDA 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商业化。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越来越多地给自己贴上“出生于全球”的标签,并雇佣在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有经验的高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例如,无针注射设备制造商 NovaXS 由伯克利的一位研究人员创立,该研究人员将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但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 Xtalpi是中国资金最多的药物发现初创公司之一,在波士顿开展研究和业务发展, “与来自研究界和制药行业的教授和专家保持密切沟通”,同时在中国设有多个研发中心.
当之前被问及为什么药物研发公司 Insilico横跨中国和美国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Zhavoronkov将该领域与早期的半导体行业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在美国进行,而硬件生产则在中国进行”。中国东部城市无锡尤其已成为合同研究机构的全球中心,这些机构为国际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进行外包工作。
生物技术是“一个高度复杂、不确定和非常危险的过程,如果你从目标发现开始,95-99% 的时间都会失败。要将一种药物投放市场,您需要 10-15 年,2-30 亿美元,而这个过程在 95-99% 的情况下都失败了,”Zhavoronkov 观察到。
“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分担巨大风险和成本的一种方式。通过限制该领域的合作甚至谈论它,政客们表现出对该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并且无视选民的健康和福祉,”他补充说。
事实上,以安全驱动的方式对待生物技术行业可能会损害美国的竞争力,两位专门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为ChinaFile 撰文指出:
与半导体和电信行业的发展依赖于昂贵的设备和难以获得的制造专业知识不同,生物技术的进入门槛很低。同样,正如 Eric Lander 现在臭名昭著的 CRISPR 发展图所示,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关键创新通常都发生在公共领域,并建立在全球取得的渐进式进步之上。当突破,比如使用 CRISPR 作为基因编辑的手段,确实发生时,它们会在全球科学网络中传播,而很少注意国界。因此,这不是一个零和行业,其中一项创新使任何公司或国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官员称,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可能会扩大到生物技术,最初发表在TechCrunch上的Rita Liao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2/10/27/us-sanctions-on-china-biotech-ai-quantum-comp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