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的发光装置作品将镜子、灯光和家居用品以宏大的规模融合在一起。这位中国艺术家的跨学科实践经常结合行为表演、雕塑、绘画、影像和书法,以唤起记忆并创造不朽的沉浸式体验。
过渡和短暂性的主题经常出现在宋的作品中,例如一系列装置和表演作品,这些作品用可食用的零食搭建起令人联想起都市天际线的桌面结构,并在参观者经过时被一砖一瓦地拆除——或者一块一块地拆除。这些作品表面上俏皮而甜蜜,却探讨了艺术家自身童年时期食物匮乏的经历,以及短暂性和全球化的主题。
“物尽其用”(2009),装置表演,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物尽其用”——最初在北京东京艺术项目展出,随后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主要机构展出——探讨了消费与无常的相关主题。这件装置作品汇集了艺术家母亲五十年来积累的一万多件物品,正如艺术家的代理画廊佩斯画廊所说,它成为了“一种身体和心理的拆解行为”。观众们看到的是“一幅货真价实的商品景观,从瓶盖、鞋子、毯子、牙膏管、金属罐到玩具,应有尽有”。
宋利用旧木窗、床架、门、镜子、灯具、彩绘玻璃、瓷器以及其他拾得物和“日常用品”,创作出精巧的结构性装置。这些装置唤起人们对家、归属感、安全感和迁徙的梦幻想象,同时探索记忆与现实、幽默与创伤之间的关系。他的创作材料取自北京街头,包括废弃家具、建筑元素和日常用品。
“这些拼贴的人们居住的遗迹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佩斯说道。“当观众被邀请窥视内部时,他们就变成了偷窥者:想象着他们的家,他们的故事,或许还能找到共同的经历,并准备好思考未来。”
宋的作品目前正在充满活力的第36届圣保罗双年展上展出,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位艺术家的雄心勃勃的装置艺术作品并列。他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借光》呈现了一个镜面世界,其中充满了各种灯光,这些灯光从每个表面反射出来,与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颇为相似。
《借光》(2025)。第 36 届圣保罗双年展“并非所有旅行者都走路——人性实践”展览现场 © Levi Fanan / Fundação Bienal de São Paulo
艺术家从其固有的时间性角度思考“借用”的概念。他将其定位为一种精神,用于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的短暂时光,无论是生命的周期,还是人类在数百万年进化历程中的存在。
展览声明称,宋的灵感“既来自嘉年华的镜屋,也来自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即利用镜子和窗户,将外部世界引入室内,从而扩大室内空间”。“借光”成为一种参与式体验,参观者的动作会被反射并照亮整个空间。所有椅子和灯具均从私人住宅借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沉思的场所。
双年展表示:“宋的装置运用光、反射和幻觉等流体元素,让观众沉浸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中,我们的图像和思想交织在银色的光芒中。”
在佩斯画廊的网站上探索更多展览并了解艺术家。
《同床异梦3号》细节图。 图片:Damian Griffiths 拍摄,佩斯画廊提供
《同床异梦3号》细节图。 图片:Damian Griffiths 拍摄,佩斯画廊提供
《借光》(2025)。第 36 届圣保罗双年展“并非所有旅行者都走路——人性实践”展览现场 © Levi Fanan / Fundação Bienal de São Paulo
《借光》(2025)。第 36 届圣保罗双年展“并非所有旅行者都走路——人性实践”展览现场 © Levi Fanan / Fundação Bienal de São Paulo
《同床异梦3号》细节图。 图片:Damian Griffiths 拍摄,佩斯画廊提供
像这样的故事和艺术家对你来说重要吗?立即成为Colossal 会员,每月只需 7 美元即可支持独立艺术出版。文章《宋冬的纪念性装置:镜像记忆、全球化与无常》最初发表于Colossal 。
原文: https://www.thisiscolossal.com/2025/09/song-dong-mirrors-installations-sculpture-borrow-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