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如果任天堂发布 Switch Pro 哈哈 jk 除非?

Posted on 2022-07-07

在 Nintendo Switch发布五年多之后,无论是传闻中的 Switch Pro 还是 Switch 2,粉丝们都对新游戏机的消息垂涎三尺。

昨晚,几乎可以肯定一个新游戏机即将问世。正如 Twitch 主播 Shokio在 Twitter 上所写的那样,任天堂刚刚将有关 Nintendo Switch Lite和OLED 模型的 YouTube 视频设为私有,这让我们看起来好像很快就会看到宣布最新硬件的预告片。

任天堂有:

– 原材料花费超过 665.17 亿日元(是 Switch Lite 花费的两倍)

– 商标为“NSW”,在 NVIDIA 文件中常用于表示 Switch 平台

– 为 Lite 和 OLED 私下他们的 YouTube 视频

新型号 100% 上市。

— TLOC |翔雄?EVO 2022 (@Shokio_YT) 2022 年 7 月 5 日

相反,我们得到了一个以Splatoon 为主题的OLED Nintendo Switch。公平地说,它是一个看起来很酷的设备(渐变的欢乐缺点!),但是……谈论反高潮。这款公认非常可爱的 Switch 于 8 月 26 日首次亮相,旨在为 9 月 9 日上映的《喷射战士 3》大肆宣传。任天堂发布主题游戏机的情况并不少见——《神奇宝贝》和《动物穿越》等特许经营权已经赢得了同样的待遇——但在我们似乎真的在获得新硬件的时候,时尚的游戏只能缓冲这么多的打击。

新鲜的东西浮出水面! #NintendoSwitch – OLED 模型#Splatoon3版将于 8 月 26 日推出! pic.twitter.com/dW4EoT7Rjs

– 美国任天堂 (@NintendoAmerica) 2022 年 7 月 6 日

但任天堂将视频私有化远非唯一让粉丝生气的证据。去年的这一天,任天堂发布了 OLED 游戏机的第一部预告片。此外,根据任天堂的公开财务数据,该公司去年在硬件开发和原材料方面的支出显着增加,这似乎是新游戏机的标志。但是,该公司增加在这些领域的支出可能有很多原因——还记得在大流行开始时, 任天堂 Switch 比卫生纸和 N95 更难拿到吗?也许储备材料可以帮助任天堂避免另一个瓶颈情况?

随着 Valve 的 Steam Deck 的发布,可以让您在旅途中玩 PC 游戏,移动游戏领域的竞争正在升温。所以,今天令人失望的公告可能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不会得到我们的 Switch Pro/Switch 2/无论他们怎么称呼它——但与此同时,我们正在使用我们的第二个 Switch 在我们最初的 Switch 上播放“Hades”第一百万次在我们成为joy-con漂移的受害者之后的一组控制器。

Apple 选择 Joy(缺点)

Pokémon Scarlet & Violet 将于 11 月 18 日发售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2/07/06/nintendo-switch-pro-rumors-splatoon-oled/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