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如何用一分钱防止动物遭受一小时的痛苦

Posted on 2025-09-19

黑色背景,一只鸡头从画面顶部向下窥视。现代养鸡业或许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系统化虐待动物行为。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虐待行为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得到缓解。| Catherine Falls Commercial via Getty Images

根据《自然食品》杂志的一篇新评论文章,世界上一些最严重的动物痛苦只需每小时花费几便士就可以避免:为肉而饲养的鸡所遭受的极度痛苦。

在过去的75年里,鸡被培育得体型巨大,生长速度惊人。它们快速的生长速度使鸡肉成为美国最经济实惠、产量最高的肉类。美国每年饲养和屠宰的鸡超过90亿只。

但这样做的代价是,鸡在它们短暂的一生中会遭受一系列健康和福利问题的巨大痛苦,比如热应激、 心力衰竭和跛足(行走困难),这些问题可能非常严重,以至于鸡会因脱水或饥饿而死亡,因为它们甚至无法站立和移动去获取水和食物。

这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虐待动物行为。

An infographic showing how chickens have been bred to grow larger since 1950. In 1950, chickens grew to be 3.08 pounds; in 1975, 3.76 pounds; in 2000, 5.03 pounds, and in 2023, 6.54 pounds.

尽管传统养鸡业以及其他形式的畜牧业规模庞大且残酷无情,动物福利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食品政策讨论之外。非营利组织福利足迹研究所(Welfare Footprint Institute )由领导《自然-食品》论文的动物福利研究人员团队组成,旨在通过对防止动物疼痛进行成本核算来改变这一现状。

该组织研究动物的繁殖方式、饲养条件以及这些系统中损伤和疾病等问题的普遍性和频率,以确定它们经历特定类型疼痛的时间。动物福利方面的科学研究——利用行为观察、神经生理标记和对止痛药物的反应——为WFI的工作提供了信息,该组织在种群层面的估计试图解释个体动物经历的差异。

根据他们的研究,工厂化养殖的鸡通常经历以下情况:

  • 一生中要承受 50 小时的“致残性疼痛”——疼痛严重到“严重限制或妨碍正常活动和功能”
  • 334 小时的研究人员称之为“痛苦的疼痛”,或导致痛苦的中度疼痛
  • 325 小时的“恼人疼痛”,轻微但令人分心的不适
  • 30秒的“剧痛”,一种“占据他们意识的压倒性疼痛”

这相当于大约700个小时的痛苦。考虑到肉鸡的寿命只有大约1100个小时,也就是45天,其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它们在清醒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痛苦。作者认为,这些痛苦的时刻代表着一种“福利足迹”。

“作为消费者、生产者、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倡导者,我们能够轻松查询产品价格,现在还能通过碳足迹了解环境影响,”世界粮食计划署高级研究员、该论文合著者凯特·哈彻(Kate Hartcher)在邮件中告诉我。“那么,为什么不对动物也采取同样的措施呢?”

哈彻和她的合著者认为,一个简单的改变,只需花费几分钱,就能改善鸡肉的福利足迹:改种生长速度较慢的鸡品种。

养鸡慢与快

过去十年来,动物福利组织一直在呼吁肉类生产商和主要食品品牌采取他们所谓的“更好的鸡肉承诺”,其中包括使用生长速度较慢的鸡品种,这些品种的跛足、心脏病和肺病、热应激和其他问题的发生率较低。该承诺还呼吁做出其他改变,例如为鸡提供更多活动空间,并采用更人道的屠宰方法。

根据福利足迹研究所的数据,按照这些标准饲养的鸡比传统的快速生长鸡少承受约33个小时的致残和剧痛。家禽公司一直拒绝转向生长速度较慢的鸡种,因为这些鸡种的饲养成本更高,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才能达到较低的屠宰重量。

A chart showing how fast-growing chickens suffer more hours of pain than slower-growing chickens.

然而,根据福利足迹研究所与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新论文,这些成本与避免疼痛的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根据他们的分析,改用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可以避免至少15到100个小时的致残和剧烈疼痛,而生产者每磅的成本仅为45美分。(哈彻告诉我,即使是这个范围也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工厂化养鸡场中所有严重的福利问题。)

换句话说,只需花费半美分到三美分,就可以避免一小时的剧烈疼痛。

2019年,农业经济学家估计,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会使生产成本增加11%至26%,鸡肉批发价格每磅上涨10至36美分。这种转变可能会略微提高消费者购买鸡肉的价格,但哈彻表示:“我们并没有关注改善动物福利的‘成本’,而是表明预防疼痛的成本微乎其微,而收益却巨大。”

残酷的权衡

然而,美国养鸡业的领先贸易组织——美国国家养鸡委员会(NCC) 反对使用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这不仅是出于经济原因,也是出于环境原因。NCC表示,为了满足当前对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的鸡肉需求,美国养鸡业需要饲养更多的鸡——每年需要额外饲养约45亿只,增幅约为50%。这也意味着需要使用更多的土地、农药和化肥来种植鸡饲料,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气候变化。

总体而言,情况确实如此,即便美国国家鸡肉委员会远非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权威(家禽业是主要的空气和水污染源)。美国国家鸡肉委员会尚未回应就《自然食品》杂志发表的论文发表评论的请求。

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究竟会增加多少温室气体排放尚不清楚,并且可能因具体品种、饲料来源和养殖方式而异。 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排放量增加了16%,而家禽巨头珀杜农场(Perdue Farms)在2022年的一项试验发现,排放量增加了9%至13.4%。据欧洲一家鸡肉行业组织称,使用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并结合其他福利改革,会使鸡肉的气候足迹增加24%。

无论具体的环境差异如何,仅仅因为动物福利会略微增加气候排放就反对给予动物更好的待遇,这本身就暗示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立场:只要对气候有利,饲养那些被培育成承受巨大痛苦的动物是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消费者表示,他们对动物福利的关心程度与可持续性类似, 甚至更高。

然而,这种逻辑已被证明对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 环境研究人员和一些环保组织具有说服力。202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了一份路线图,阐述如何在不超出气候目标的情况下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该组织写道,畜牧业“需要通过改良基因来提高生产力”——换句话说,就是使用那些能让动物长得更大、更快、承受更多痛苦的品种。

但哈彻表示,她和合著者的分析挑战了这样一种观点,“鉴于动物福利受到不成比例的严重损害,而环境指标的变化却很小,仅凭环境因素就可以证明动物生产的集约化,包括更快的增长率,是合理的。”

然而,转向饲养生长速度较慢的鸡确实给动物保护者带来了不同的困境:是饲养数量少但每只鸡都遭受很多痛苦的鸡更好,还是饲养数量多但每只鸡遭受的痛苦较少一些的鸡更好?

最终,大多数动物保护者——以及一些环保主义者——试图通过建议我们总体上少吃肉并更好地对待每只动物来平衡这些权衡中的紧张关系,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为“少而精”。

“几乎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你都永远无法找到最佳方案,”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美国分部高级科学家、 《自然-食品》论文合著者克莱奥·韦尔库伊尔告诉我。但现在,企业和政策制定者至少可以考虑动物的痛苦,而不是忽视它,并做出更合理——也希望更人道——的决定。

原文: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461815/broiler-chicken-animal-welfare-footprint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