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大众全电动 ID 7 轿车最有趣的功能不是它的发光漆

Posted on 2023-01-04

全电动大众 ID 7 轿车——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阵容中的下一款电动汽车——于周二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CES 2023 上亮相。

首次亮相时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并不是车辆的黄色、橙色、红色和蓝色伪装电致发光涂料的多层爆炸,这些涂料会根据命令点亮。 (虽然对于接近量产的车辆来说很抢眼)。相反,正是一些功能和与之前 ID 车型相比的变化表明,大众汽车正试图通过一种更接近消费者在特斯拉车型、保时捷 Taycan 和里维安 R1S 和里维安 R1T。

大众ID 7变色

图片来源: Kirsten Korosec

据大众汽车乘用车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谢弗 (Thomas Schäfer) 称,ID 7 轿车之前在中国以 ID Aero 的名义展示为概念车,是将于 2026 年投产的 10 款新型电动车型之一。 EV 将在中国、欧洲和北美推出。

与其其他 ID 兄弟姐妹一样,ID 7 基于 MEB 平台,这是一个灵活的模块化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通用部件矩阵——包括奥迪、西亚特、斯柯达和大众在内的大众集团品牌使用该平台来提高效率和成本效益生产电动汽车。仅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掀背车大众 ID.3 和大众 ID.4 SUV和ID.5 ,以及奥迪 Q4 e-tron 的各种变体均基于 MEB 平台。到 2025 年,该汽车制造商预计将超过 80%。

ID 7 确实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显着变化和功能,首先是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的新界面。中央显示屏更大,为 15 英寸。但更重要的是,用户访问屏幕上的功能并与之交互的方式已经改变。

气候功能现在显着且永久地显示在中央信息娱乐屏幕的底部。沿着顶部和左上角是驾驶员快速访问车辆信息和高级驾驶员辅助功能的地方。

大众ID 7驾驶舱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在某些汽车界可能会引起争议的是,大众采用了一种新的空调系统,该系统使用类似于特斯拉汽车所配备的数字控制通风口。这意味着不再有驾驶员或乘客可以通过移动来改变气流方向的物理通风口。相反,用户可以访问语音控制或中央触摸屏来改变气流的方向。

空调系统也设计得更加直观。如果司机用钥匙接近车辆,系统应该会打开并在炎热的天气开始冷却车内,或者在温度较低时加热车内。

大众汽车也在努力加强其自然语言处理游戏。该公司表示,用户将能够给出具体的口头提示,比如你好大众汽车,我的手好冷!”,系统将通过启动方向盘加热功能并将暖风引导到驾驶员的手上来做出响应。

ID 7 中的其他添加和更改包括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和触摸屏底部的发光触摸滑块。

大众 ID 7 侧视图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外观设计确实适合大众当前的 EV 产品组合。该轿车具有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前部和车顶,后部有类似双门轿跑车的坡度。据该公司称,这种设计在发光的多色迷彩中很难辨认,旨在帮助降低能耗和增加续航里程。进气口位于前端,引导空气通过进气口并沿着车辆两侧向下流向后方,形成气幕,使车辆两侧的气流平静下来。

最终结果是(根据欧洲 ELTP 循环)的估计范围约为 700 公里,或约 434 英里的范围。

大众全电动 ID 7 轿车最有趣的功能不是它最初在TechCrunch上发布的由Kirsten Korosec设计的发光涂料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3/01/03/the-volkswagen-all-electric-id-7-sedans-most-interesting-feature-isnt-its-light-up-paint/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