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在 3 个图表中可视化铀矿业

Posted on 2023-05-27

1789 年,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 (Martin Heinrich Klaproth) 发现铀时,这位德国化学家可能并不知道这种元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铀在玻璃和陶瓷中的使用最少,直到 1930 年代末,铀最初是作为生产镭的副产品开采的。然而,核裂变的发现和核能的潜在前景改变了一切。

铀矿开采业的现状如何? Truman Du的这一系列图表使用世界核协会 ( WNA ) 和我们的数据世界2021 年的数据突出了铀的生产和使用。

谁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商?

世界上大多数 最大的铀供应商都位于拥有最大铀矿床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

这些公司中最大的是Kazatomprom ,这是一家哈萨克斯坦国有公司,2021 年生产了全球新增铀供应的25% 。

圆环图显示了最大的铀矿开采公司及其对世界铀供应的贡献百分比。

如上图所示,2021 年全球开采的约 48,000 吨铀中,94% 来自仅 13 家公司。

秩 公司 2021 年铀产量(吨) 占总数的百分比
全部的 48,332 100%
1个 ?? 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 11,858 25%
2个 ?? 欧拉诺 4,541 9%
3个 ?? 铀一号 4,514 9%
4个 ?? 卡梅科 4,397 9%
5个 ?? 中广核 4,112人 9%
6个 ?? 纳沃伊矿业公司 3,500 7%
7 ??中核集团 3,562人 7%
8个 ?? ARMZ 2,635 5%
9 ??通用原子/类星体 2,241人 5%
10 ??必和必拓 1,922 4%
11 ??亚洲能源 900 2%
12 ??索巴明 809 2%
13 ??东方号 455 1%
14 其他 2,886 6%

法国欧安诺是另一家国有企业,是世界第二大铀生产商,产量为 4,541 吨。

排在前五名的公司都拥有与欧安诺相似的铀产量,各自占全球总量的 9% 左右。其中包括俄罗斯的铀一号、加拿大的Cameco和中国的中广核。

哪里发现了最大的铀矿?

世界上大部分铀矿床位于16 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占可采铀储量的近 40% 。

但拥有大量储量并不一定会转化为铀产量。例如,尽管澳大利亚拥有最大的单一铀矿床(奥林匹克大坝)和最大的总体储量,但该国的铀供应量排名第四,占 9%。

这里有世界排名前10位的铀矿,占世界供应量的53%。

进行铀矿开采的最大矿山和国家的地图。

在世界上最大的矿山中,有四个位于哈萨克斯坦。到 2021 年,哈萨克斯坦开采的铀总计占世界铀供应量的 45% 。

铀矿 国家 主要所有者 2021年生产
雪茄湖 ?? 加拿大 Cameco/欧安诺 4,693吨
印海 1-3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Cameco 3,449吨
湖山 ?? 纳米比亚 斯瓦科普铀 (CGN) 3,309吨
卡拉套 (Budenovskoye 2) ??哈萨克斯坦 铀一号/Kazatomprom 2,561吨
罗辛 ?? 纳米比亚 中核集团 2,444吨
四英里 ?? 澳大利亚 类星体 2,241吨
索玛 ?? 尼日尔 欧拉诺 1,996吨
奥林匹克大坝 ?? 澳大利亚 必和必拓 1,922吨
明库杜克中部 ?? 哈萨克斯坦 奥塔利克 1,579吨
卡拉桑 1 ??哈萨克斯坦 Kazatomprom/铀一号 1,579吨

纳米比亚拥有五个最大的铀矿中的两个在运营,是第二大铀供应国,占 12%,其次是加拿大,占 10%。

有趣的是,这些矿山的所有者不一定是当地人。例如,法国欧安诺在加拿大和尼日尔经营矿山。俄罗斯的铀一号在哈萨克斯坦、美国和坦桑尼亚经营矿山。中国中广核在纳米比亚拥有矿山。

尽管非洲大陆拥有大量铀储量,但没有一家非洲公司跻身产量最大的 10 家公司之列。来自尼日尔的 Sopamin 排名最高,排名第 12,开采量为 809 吨。

铀矿开采和核能

自 1950 年代第一批核电站上线以来,铀矿开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 年来,由于对核能需求的增加和核武库的扩大,铀产量稳步增长,最终在冷战高峰期的 1980 年开采量达到69,692 吨的峰值。

直到 21 世纪,核能产量(以太瓦时为单位)也一直在增长,在 2001 年达到顶峰,占世界能源供应的近 7%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

绘制自 1950 年以来生产的核能总量及其占世界能源供应百分比的图表。

到 2021 年,核能已降至全球能源生产的 4.3%。几起核事故——切尔诺贝利、三哩岛和福岛——促成了人们对核能的反感。

年 核能
生产
占总能量的百分比
1965年 72太瓦时 0.2%
1966年 98太瓦时 0.2%
1967年 116太瓦时 0.2%
1968年 148太瓦时 0.3%
1969 175太瓦时 0.3%
1970 224太瓦时 0.4%
1971年 311太瓦时 0.5%
1972年 432太瓦时 0.7%
1973年 579太瓦时 0.9%
1974年 756太瓦时 1.1%
1975年 1,049 太瓦时 1.6%
1976年 1,228 太瓦时 1.7%
1977年 1,528太瓦时 2.1%
1978年 1,776 太瓦时 2.3%
1979 1,847 太瓦时 2.4%
1980 2,020 太瓦时 2.6%
1981 2,386太瓦时 3.1%
1982年 2,588太瓦时 3.4%
1983 2,933 太瓦时 3.7%
1984 3,560 太瓦时 4.3%
1985 4,225 太瓦时 5%
1986年 4,525 太瓦时 5.3%
1987 4,922太瓦时 5.5%
1988 5,366 太瓦时 5.8%
1989 5,519 太瓦时 5.8%
1990 5,676 太瓦时 5.9%
1991 5,948 太瓦时 6.2%
1992 5,993 太瓦时 6.2%
1993 6,199 太瓦时 6.4%
1994 6,316 太瓦时 6.4%
1995 6,590 太瓦时 6.5%
1996年 6,829太瓦时 6.6%
1997 6,782太瓦时 6.5%
1998 6,899太瓦时 6.5%
1999 7,162 太瓦时 6.7%
2000 7,323 太瓦时 6.6%
2001年 7,481太瓦时 6.7%
2002年 7,552 太瓦时 6.6%
2003年 7,351 太瓦时 6.2%
2004年 7,636 太瓦时 6.2%
2005年 7,608 太瓦时 6%
2006年 7,654 太瓦时 5.8%
2007年 7,452 太瓦时 5.5%
2008年 7,382 太瓦时 5.4%
2009 7,233 太瓦时 5.4%
2010 7,374 太瓦时 5.2%
2011年 7,022 太瓦时 4.9%
2012 6,501太瓦时 4.4%
2013 6,513 太瓦时 4.4%
2014 6,607太瓦时 4.4%
2015年 6,656 太瓦时 4.4%
2016年 6,715 太瓦时 4.3%
2017年 6,735 太瓦时 4.3%
2018 6,856 太瓦时 4.2%
2019 7,073 太瓦时 4.3%
2020 6,789太瓦时 4.3%
2021年 7,031太瓦时 4.3%

最近,随着各国推动向更清洁的能源转型,回归核能获得了一些支持,因为核能不会产生直接的碳排放。

核能的下一步是什么?

核能仍然是危害最小的能源之一,一些国家正在追求核技术的进步以应对气候变化。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是目前提出的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缩短核电站建设时间的解决方案之一。好处包括通过权衡能源发电能力来减少资本投资和位置灵活性。

由于各国必须同时应对老化的核反应堆和气候变化,因此需要考虑更换。它们会以新的核能和铀矿开采或替代能源的形式出现吗?

用 3 张图表可视化铀矿开采业的帖子首先出现在Visual Capitalist上。

原文: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cp/uranium-mining-industry-3-chart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