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私下和几个人分享过这个了。以下是未经深思熟虑的想法。
-
在印度开拓 SaaS 市场一直很艰难。对比一下这些 SaaS 公司投入印度 SaaS 的资金和最终的成果。我们仍然竭尽全力。最好的情况是存在价格套利。大部分成本是市场营销 (GTM) 和人力成本。你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冷门出站中心,雇佣一个大型工程团队,先在印度销售,然后最终尝试在美国销售。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但当如今软件的价格不再是标准的每台 20 美元,而是需要更换人员时,关系驱动的销售突然变得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进行更多的面对面销售。现在,印度的工资套利也行不通了。印度的工资上涨了。你拥有的不是固定的 API 成本,而是可变的基础模型成本。所以你无法在印度再建立一个 Freshdesk。看看印度 SaaS 初创公司的收入增长情况,看看他们在过去两年里获得了多少资金,以及哪些初创公司正在获得投资。
-
哦,但是横向 SaaS 有效,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实际上,即使在美国,也主要是 AI SaaS。那里的 SaaS 初创公司也被 PE 吞并,以较低的倍数上市,现在大多数投资都集中在 AI 领域。当每个想法都有 50 个模仿者时,重要的是资本积累和叙事构建。假设你在印度做了一个 AI 设计工具,从一些印度 VC 那里筹集了 100 万美元。你在班加罗尔建立。一家有类似想法的初创公司。创始团队的能力也相似。但你的美国竞争对手是前 Figma,第二次 YC 创始人。他成功从 a16z 筹集了 1000 万美元。现在 a16z 正在将他们添加到他们的市场地图中,而不是你。Garry Tan 每周都在向他们推销。不是你。你的印度 VC 很恐慌。首先他们会说快速增长。然后你才能进入下一轮。然后他们会看到你在 Claude API 成本上烧掉了 3 倍的收入。他们会惊慌失措,并要求你盈利。同样基于市场周期的精神分裂行为。但现在的周期就像每月一样,基于你无法控制的叙事。你认为 Cursor 会在印度获得融资吗?不会。Windsurf 多亏了谷歌,获得了退出流动性。在美国市场很有帮助。人脉也很有帮助。所以没有横向的 AI SaaS?你会怎么做?
-
如果 AI SaaS 公司的主要成本是基础模型成本,那么唯一能够生存下来,不被那些在其应用层构建相同用例的基础实验室吞并,不烧毁跑道并倒闭的公司,将是那些能够更换员工或削减运营支出的公司。你不能采用基于座位的定价。你收取 20 美元的费用,但每个月要花费 60 美元,希望像健身房商业模式那样,通过付费非用户来弥补损失。但 AI SaaS 中的高级用户总是会大量消费并使用最佳模型。客户流失率总是会很高。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实验性收入。幂律在这里适用。基于使用量的定价?你本质上是在转售克劳德积分。而且,你的消耗又是收入的 2/3 倍。高级用户总是会使用最佳模型。所以没有基于座位的定价。没有使用量的定价。嘿,现在你可以用 10 个人而不是 50 个人来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以,支付给我们 2K/用户/月的费用。我敢肯定,200 美元的 Claude 订阅费很快就会涨到 2000 美元。而垂直 SaaS 正是大多数印度开发者和风险投资家关注的重点。金融副驾驶、AI 医生、AI 护士、AI 会计师,这些都取代了现有的工作岗位。这样你就能每月赚 1 万美元,实现收支平衡。但在美国,印度风险投资家建议创始人在完成种子轮融资后立即移民美国是有原因的。
-
印度的风险投资大多投资垂直 SaaS。而美国的情况则不同。在印度,如果你试图销售一款 AI QA 工具,公司会嗤之以鼻。他们宁愿雇佣更年轻的 QA,也不愿为 AI 工具支付更高的价格。印度人只会拼命解决问题。我们不存在供应限制。所以你不能采用基于替代产品的定价。唯一的选择就是搬到美国去销售。
-
那么,什么方法有效呢?印度创始人应该打造什么?
- 面向美国的垂直 SaaS。创始人应该在美国。大部分团队成员在印度招聘(为了成本套利)。向美国民众出售 AI 副驾驶。印度的 GTM 更便宜。但工程团队在这里。
- 成本套利公司。在印度寻找专家,进行数据标注。让人们穿上西装,为机器人公司收集数据。还有其他套利机会。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 人工智能服务公司。无论人们在推特上如何高喊人工智能是强大的推动者,你仍然需要人。以前的服务人员水平平平,但现在有了人工智能,他们的生产力提高了10倍。你可以用更少的人力做软件服务,用人工智能增强功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并赚取丰厚的利润。设计机构。软件MVP构建服务。风险投资规模的公司?也许不是。但未来几年将有许多微型印孚瑟斯2.0(Infosys 2.0)诞生。
- 主权人工智能。我真心相信这一点。未来将会更加混乱。更多的关税。更多的制裁。更多的集团正在形成。更多精神分裂的总统和“让我们保护我们的人民,去他妈的其他人”将成为主流叙事。因此,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依赖外国公司来满足其人工智能需求。想象一下,明天印度得不到最新的模型,就像中国得不到最新的GPU一样。Anthropic甚至停止了在中国使用Claude的权限。无论哪个政党执政,未来都将围绕着维护主权和重塑人工智能体系的每一层展开。最近有人告诉我,没有人相信印度能够完成登月任务。没有人相信我们会拥有自己的核计划。但我们做到了。当你被置于一个除了努力保持独立、不被欺负之外别无出路的境地时,政策就会改变,资金就会涌入,国家将不惜一切代价,不再陷入这种境地。中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印度也必须这么做。
不是人工智能,但我认为大量资金和精力也会涌入深度科技。这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
背景:自从我离职以来,过去四个月里我至少与20/30家公司合作/会面过。我可以告诉你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的利润结构。我也见过足够多的风险投资家。我想大多数人私下里都会同意,这准确地反映了这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