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博客很奇怪,我看不懂

Posted on 2025-09-07

我最初在2024年8月撰写并发布了这篇文章,几天后就删除了。最近我又发现了它,并决定重新发布(因为它真的不错,而且我仍然觉得我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去年,我描述的不适感占了上风,它(几乎)让我无法继续写作。也许这次不会了。


当然,在找到 Bear 之前,我就知道博客是什么。1 我读过博文,也用过 Tumblr(……),我妈妈好像也开过一段时间博客。但我对博客的技术细节(RSS!? ! ?!)和文化一无所知。虽然花了一些时间建立整个博客, 2但对我来说,最难的还是文化方面。

我习惯了推特和蓝天,帖子必须简短吸引人。这种组合会奖励那些发表分裂言论的帖子,惩罚那些细致入微、内容复杂的帖子。与其解释某个混蛋政客的错,不如让他们死得其所。如果你想写一些个人化或真诚的东西,就必须用表情包,或者用讽刺的冷漠来掩盖。

与微博平台上的帖子一样,博客文章也遵循其自身的原则和模式。4 博客文章可以很长,而且篇幅很长,它们允许细微的差别,而时间线的逻辑不允许,分歧并不能保证获得关注。而且,它们不仅似乎允许更个性化的写作风格,而且还会奖励这种风格。例如,Bear 平台似乎偏爱特定类型的帖子:其发现推送中的推荐内容,除了技术文章和博客相关的博客文章外,通常还会包含一些非常私密和真诚的个人故事, 5并且像寓言一样,以某种(相当明显的)寓意结尾。

从概念上来说,我理解这些帖子。个人轶事之于博客,就像垃圾帖之于推特一样,效果很好。博客非常适合这种个人化、反思性的写作。但对于一个习惯了整天在推特上阅读冷漠、极度讽刺的笑话的人来说,很难不觉得第43个关于你高产觉醒的故事有点过头了。6

这可能是最初的不适,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我知道我不想写个人轶事,所以就不写了。尽管如此,我感觉自己(如果你没注意到的话,我又说了一遍)已经适应了这种博文主观性,它似乎是除了刻薄的推文和冷冰冰的科学论文之外的唯一选择。这很奇怪,我不明白,但这不会阻止我写作。

\

  1. 我通过 Psychool 的这个 YouTube 视频了解了熊和个人网络或小型网络或无论它叫什么的广阔性(它已被删除,但这里有一个重新上传。↩

  2. 这话往好了说是夸张,往坏了说是谎言。我花了最长时间才找到这玩意儿的名字。顺便说一句,德语里“Unwissen”的意思就是“无知”(字面意思是“没有知识”) 。↩

  3. 我可以说脏话吗? ↩

  4. 这感觉像是陈词滥调,但每种媒介都指定了某些用途 (Gebrauchsweisen),正如 Dirk Ba​​ecker 在“4.0 oder Die Lücke die der Rechner lässt”(27) 中所写。 ↩

  5. 甚至读起来都感觉像是在侵犯隐私。↩

  6. 当然,这一切都被大大夸大了。我懒得去琢磨细节了。↩

原文: https://meander.bearblog.dev/blogs-are-weird-and-i-do-not-understand-them/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