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你为手机支付的费用太高了

Posted on 2025-09-11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Tim Cook) 举起新款橙色 iPhone 17 Pro,野兽先生似乎对它很欣赏。

苹果周二在其年度盛大新 iPhone 发布会上做了一件疯狂的事:它发布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手机。它被称为iPhone Air ,它很薄——“史上最薄的 iPhone”——轻巧、吸睛。不过它的电池续航时间有点糟糕。

您可能不想要一款电池寿命较短的超薄手机,但这可能不是苹果打造 iPhone Air 的原因。

多年来,苹果公司推出的 iPhone 外观和功能与上一代 iPhone 一模一样,每款新机型都只比上一代略有改进。但其竞争对手 却不断创新,推出了可以对折或展开的手机,从而打造更大的手机。一些行业分析师认为,iPhone Air 只是苹果公司折叠手机的一次试水:如果用铰链和一块额外的小屏幕将两台 iPhone Air 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无缝显示屏,那么,折叠式 iPhone 就诞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iPhone Air 只是苹果的炫耀之作。“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苹果在小型化方面的能力几乎无人能及,所以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看看我们能做什么’,”市场情报公司 IDC 设备和消费者研究主管汤姆·梅内利(Tom Mainelli) 周二在加州库比蒂诺的 iPhone 发布会上告诉我。

尽管超薄、外观脆弱、电池续航时间又很差的 iPhone 可能不太实用,但很多人还是愿意花大价钱买下它,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在摸索这种设计的优势,并将其运用到下一代全新 iPhone 上。分析师预计,下一代 iPhone 将于明年和后年上市。总体而言, iPhone 的销量近期有所放缓,但凭借这一新举措,苹果或许能够激发出一股升级换代的浪潮,而正是这种浪潮让 iPhone 成为了一股文化热潮。此外,运营商正在提供 1,000 美元或更多的补贴,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包括许多细则)。

那么,拥有这款超薄手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值得吗?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升级你的手机和套餐?

让我们把 iPhone Air 带到现实中

与我交流过的多位分析师都表示,他们并不指望 iPhone Air 会大卖。它很炫,但同样,这种轻薄是以牺牲电池续航时间为代价的。这款手机的核心部件都塞进了新的加长摄像头凸起部分,苹果称之为“平台”,手机机身的其余部分都用来装电池。尽管如此,苹果表示,售价 1,000 美元的 iPhone Air的视频播放时间比同样于周二发布的 800 美元标准版 iPhone 17 少了 3 个小时。新款 iPhone 17 Pro 的视频播放时间比 iPhone Air 多出 12 个小时,而价格仅高出 100 美元。iPhone Air 的精简版摄像头也明显不如 Pro 机型,而且粉丝们不断在产品说明书中发现更多细微的降级。

不过,谁知道呢:iPhone Air 可能会成为一款爆款。所有那些厌倦了千篇一律的 iPhone 用户终于可以通过购买全新的 iPhone Air 来表达自己了。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觉得 iPhone Air 看起来非常容易摔坏,苹果公司坚称事实并非如此。

A hand holding the iPhone Air, which is 5.6 millimeters thin, meaningfully thinner than the 8.2-millimeter-thin iPhone 17 Pro.

“苹果吹嘘这是迄今为止最耐用的 iPhone,”科技市场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的研究总监杰夫·菲尔德哈克 (Jeff Fieldhack)说道,他也参加了 iPhone 发布会。“它采用一体式设计,这可能为其可折叠设计奠定了基础。” 握持感如何?“令人印象深刻。”

显然,苹果希望你购买 iPhone Air、iPhone 17 Pro,甚至是一部不起眼的 iPhone 17。但手机运营商们迫切希望以大幅折扣直接向你出售这些手机,而且比过去更加激进,他们推出了令人瞠目结舌但流程复杂的优惠,以便你获得新设备和新合约。Verizon 承诺,如果你以旧换新,可免费获赠 iPhone 17 Pro (最高价值 1100 美元),或者免费获赠 iPhone 17,无需以旧换新。AT &T和T-Mobile也提供类似的优惠。(与此同时,如果你使用苹果信用卡购买设备,苹果还提供0% 利率的贷款。)

这些优惠都有附加条件。1100 美元的优惠并非现金或免费 iPhone。您可以以账单抵扣的形式获得设备折扣,这些抵扣额会分 24 个月甚至 36 个月分期偿还。如果您在设备付款前更换运营商,则需要支付剩余款项。一旦您签订了这些协议,运营商也可能会提高您的费用,而且他们可能会催促您增加线路或注册流媒体服务等额外服务。如果您已经是客户,运营商通常会希望您注册新的高级套餐,其中包含您可能不需要的功能,而且尽管广告中宣传“价格锁定”,但套餐价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

您的电话套餐是否比您的手机更需要升级?

现在我们开始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你可能已经支付了过多的电话费。无论你是否想换手机,现在都是重新审视你的手机套餐细节的好时机,因为无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基础服务的价格实际上也在下降。

许多日益流行的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 正在提供服务计划,这些计划允许用户以极低的成本访问主要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其中一些公司因其与名人的联系而引人注目,例如Mint Mobile与瑞安·雷诺兹 (Ryan Reynolds) 的合作,或者Trump Mobile 与总统的合作。其他公司则提供非传统的商业计划,例如 Helium Mobile,它提供免费服务以换取用户的位置数据。其中一些甚至归主要运营商所有:例如,Verizon 拥有Visible ,AT&T 拥有Cricket 。与主要运营商相比,它们的价格都很便宜。

许多这类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多年来一直作为大型运营商的廉价替代方案而存在。它们各自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包括有限的客户支持、数据流量上限以及令人困惑的预付费套餐。但它们也提供每月约 15 美元的无限流量套餐起价。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您也应该预料到在这些廉价网络上的网速会变慢。其一是降级,这意味着在网络拥堵严重期间,Verizon 和 AT&T 等主要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将优先于廉价运营商的流量。(这也是主要运营商可能会宣传其“优质数据”服务的原因。)其二是限速,当您的数据流量达到限额时,网络会降低您的网速,有时甚至会降低到无法使用的程度。从技术上讲,数据流量仍然是无限的,但如果网页无法加载,那就没什么用了。

然而,在这种时候,大多数人不应该关注新智能手机的标价。你的每月账单很快就会累积到1000多美元,而且很可能是自动付款,所以你可能不会去想这些钱都花在了哪里。省钱的方法不止一种。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泡在Wi-Fi上,不需要客服支持,那么这些便宜的手机套餐就很划算了。你可以使用手机套餐比较网站,比如Navi ,来帮助你与当前的运营商协商,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

锁定较低的月费后,尽情庆祝吧!用每月账单中省下来的钱来购买新的 iPhone Air。或者再等一年,Apple 还会推出更诱人的优惠。它即将到来。

本文的另一个版本也刊登在了 User Friendly 的新闻简报上。点击此处注册,即可订阅,下次阅读不再错过!

原文: https://www.vox.com/technology/460929/apple-iphone-air-17-pro-verizon-att-tmobile-deal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