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人工智能是金钱陷阱

Posted on 2025-08-07

上周,我们收到了至少三篇不同的文章,询问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扩散是否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尽管他们有时似乎默认人工智能具有不可避免的价值,但他们已经开始对这种现象即将发生的想法感到不满。

与此同时,奇特的 300 亿美元初创公司OpenAI 已经筹集或即将筹集 83 亿美元现金,而距离它从软银和一些风险投资公司筹集 100 亿美元还不到两个月。

我不想太粗鲁,但这些钱到底都去哪儿了?OpenAI 只是在浪费资本吗?是用来计算吗?是用来发工资吗?是用来建数据中心吗?毕竟软银实际上并没有为《星际之门》建造任何东西。

有消息称,OpenAI 正在用这笔钱建设数据中心——这可能是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外,它唯一糟糕的投资,而且由于 OpenAI 的计算能力也即将耗尽,所以它无法避免。现在,他们正在进行“ 早期讨论”,计划出售员工股份,这将使公司估值达到 5000 亿美元。这个荒谬的数字表明,我们正在脱离现实。给你一些背景信息:Shopify 的市值为 1970 亿美元,Salesforce 为 2480 亿美元,Netflix 为 4990 亿美元。你真的认为 OpenAI 比这些公司更有价值吗?你认为它们比市值 2640 亿美元的 AMD 更有价值吗?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啊啊啊啊——

在这本已荒谬的局面中,OpenAI 和 Anthropic 的实际收入问题尤为突出。我上周曾撰文指出,OpenAI 和 Anthropic 的实际收入分别约为 52.6 亿美元和 15 亿美元(截至 7 月)。无论如何,这些估算是基于两家公司都热衷于泄露其“年化收入”(即月收入 x 12)而做出的。

我一直提这个极其烦人的术语,因为它已经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表示收入的实际方式,而 OpenAI 和 Anthropic 都在故意泄露这些数据,而且这样做的方式表明他们甚至没有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OpenAI 于 2025 年 7 月 30 日泄露其年化收入为 120 亿美元——这意味着 30 天内的收入约为 8.33 亿美元—— 然而两天后的 2025 年 8 月 1 日,《纽约时报》报道称他们的年化收入为 130 亿美元,即月收入 10.8 亿美元。

很明显,OpenAI 所说的并非实际的日历月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类似过去 30 天的窗口期(因为“月份”只是 30 天,而不是日历月份)。然而,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它计算的不是“六月”或“七月”,因为如果是的话,OpenAI 就不会在两天内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字。这毫无道理。处理年化收入有标准方法,但显然他们没有遵循。

更明确地说,虽然我不能肯定,但我相信这些泄密是故意的。OpenAI 的时机恰好与融资时间吻合。

就 Anthropic 而言,这些收入开始变得非常奇怪。Anthropic 1 月份的收入为 7200 万美元( 年化收入 8.75 亿美元),到 7 月份却暴跌至 4.33 亿美元——或者至少,它在 2025 年 7 月 1 日向 The Information 透露,其年化收入为 40 亿美元(每月 3.33 亿美元),并在 2025 年 7 月 29 日向彭博社声称,其年化收入已达到 50 亿美元(4.16 亿美元)。

它是怎么做到的?我猜是因为它抬高了Cursor的价格。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该公司年化收入中有14亿美元来自其前两大客户(每月约1.16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客户就是Cursor,这证实了这一点。令人困惑的是,The Information还称,Anthropic的Claude Code“创造了近4亿美元的年化收入,比几周前增长了约一倍”,这意味着每月收入约为3300万美元。

无论如何,我认为 Cursor 是当前泡沫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来说,根本没有出路,因为被收购或上市似乎并不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Cursor 对人工智能行业构成系统性风险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疯狂,但我相信 Cursor 是整个 AI 泡沫的弱点,我会解释原因,以及它可能会如何发展。这绝非不可避免,但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 Cursor 还能做什么。

  1. Cursor 的年收入(至少在对其服务进行大规模调整之前)为 5 亿美元,相当于每月约 4200 万美元。这使得它成为除 OpenAI 或 Anthropic 之外收入最高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也是(主要)基于 Anthopic 技术构建的收入最高的公司。它的成功象征着更宏大的运动,就在它达到顶峰之际,Anthropic(以及 OpenAI,程度较轻)决定增加优先级处理和优先级服务等级,要求预先支付更多费用,导致 Cursor 不得不大幅降低其服务质量。我在几周前的付费文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
    1. 简而言之,Cursor 的 AI 编码编辑器过去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这些公司提供的各种模型。6 月中旬,也就是 Anthropic 推出“ 优先级等级”几周后, Cursor 大幅改变了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权限,并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订阅服务。“优先级等级”要求公司预先付费并保证一定的令牌吞吐量,并增加了使用即时缓存(AI 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
      1. 除此之外,Anthropic 还通过自己的服务 Claude Code 与 Cursor 的 AI 编码产品展开竞争。
  2. Cursor 作为 Anthropic 最大的客户( 第二大客户是 Github Copilot ),为其带来了很大一部分收入,而 Cursor 的日益普及意味着他们为 Anthropic 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入。
  3. Anthropic 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了访问其模型的价格,并通过在 2025 年 5 月 30 日引入“ 优先等级”访问,继续为 Cursor 的客户提供可接受水平的服务。
  4. 这使得 Anthropic 得以增加收入,而由于这些合同的预付款性质,无论 Cursor 表现如何,都将被锁定。这些成本上涨的最终结果是,Cursor 的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下降,从而导致其利润减少。
  5. 说到这儿,人们不禁要问——Cursor 是如何生存的?他们的产品并不盈利,而公司过去赖以成功的手段也变得难以为继。Cursor 向主要模型开发商(其中最主要的是 Anthropic)保证了每秒一定数量的令牌吞吐量,但Cursor 自己也表示,它已经与 OpenAI、xAI 和谷歌等多家云服务提供商签署了多年期协议。
  6. Cursor 的产品现在更糟糕了。人们会取消订阅。它的年化收入会下降,其融资能力也会因此直接受损。无论收入如何下降,它都必须向云公司支付欠款,就像它以前的业务一样。我采访过几个不同的人,其中包括一家与 Cursor 签订了企业合同的公司,他们要么计划取消与 Cursor 的协议,要么正在想办法摆脱协议。
  7. 如果 Cursor 倒闭,它将无力支付 Anthropic 的大部分收入——当然,也无力支付其他供应商的收入。这还会让人质疑,撇开盈利能力不谈,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服务的企业,进而让人怀疑投资该领域的可靠性。
  8. 这也会让人质疑其他任何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是否是一家真正的企业。
  9. 这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建造所有这些该死的数据中心!

目前,Cursor 面临两个选择:倒闭,或者被收购。这并非针对公司员工,也并非针对个人。这家公司的单位经济效益并不合理,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存在对硅谷的未来至关重要。

那么,谁可以收购 Cursor?

OpenAI? OpenAI 没能收购 Windsurf,是因为它太担心微软会拿到几百个 AI 驱动的编码环境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 IP 。它之前也尝试收购 Cursor,但失败了。说实话,我打赌 Cursor 现在肯定会卖掉。说实话,Cursor 当时没卖掉真是操之过急。它本来可以拿到 100 亿美元,Sam Altman 就得加快融资条款了。这本来会非常糟糕,但现在唯一“糟糕”的就是 Cursor 脆弱且问题重重的商业模式。

Anthropic 怎么样?呃!他们已经有自己极其昂贵的编码环境 Claude Code,几周前我估计这个环境让公司损失了每位客户的 100% 到 10,000% 的订阅费, 现在 Anthropic 又增加了每周账户限额,我相信这会造成 SaaS 历史上最严重的客户流失。还有,Anthropic 真的想收购它最大的客户吗?而且,用什么钱?他们不会筹集 50 亿美元来拯救 Cursor。Anthropic 需要这笔钱直接进 Andy Jassy 的口袋,以便继续提供越来越复杂、但似乎永远不够好的模型。

谷歌? 它只是收购了Windsurf !它不能再这样了。它已经向投资者和创始人发放了数十亿美元的参与奖,所以没人需要为此感到尴尬, 然后又让Cognition捡起Windsurf的残羹剩饭。Windsurf在 烧掉了1.43亿美元的投资者资金后,每月盈利683万美元(TechCrunch报道称,Windsurf在收购后只剩下1亿美元现金)。TechCrunch还报道称, Cognition为Windsurf的剩余部分支付了2.5亿美元,但这笔交易实际上并没有支付Windsurf大部分员工的工资。

元智能?如果我是 Cursor 的 CEO,我会打电话给马克·扎克伯格,假装我认为世界上唯一能引领超级智能时代的人,就是那个在元宇宙上烧掉 450 多亿美元,并且认为未来不戴 AI 眼镜会吃亏的人。我会对未来胡言乱语,而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收购我那家根本无法维持的 AI 驱动编程初创公司。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这些公司都在经历着之前所有公司都经历过的相同过程——尽可能多地融资,尽可能地壮大,最终扩张到拥有足够企业现金的地步。

但真正的问题是,就像大型科技公司对实体房地产的新贪婪一样,生成人工智能公司也背负着持续不断的、巨大的云债务——访问生成人工智能模型 API 的成本无休止地惩罚它们,这些模型似乎总是会变得更好一些,但除了 Anthropic 和 OpenAI 在月底需要多少钱或者它们会打断你的初创公司的腿之外,任何事情都不会真正改变。

我根本没想搞笑!Anthropic 大幅提高了 Cursor 的价格,彻底摧毁了其本已无利可图的商业模式。这些产品——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创造太多收入——需要在用户了解(并敏感地)提供这些产品的成本的情况下销售,而 Cursor 最初的产品每月 20 美元,可进行 500 次不同模型的“快速请求”,就像访问 Claude Code 的任何订阅服务每月要么是 20 美元、100 美元或 200 美元,而不是按 API 调用付费一样,因为这些公司销售的产品都避免了客户承担运行服务的实际成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 Anthropic 愿意通过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公司访问这些模型的条款来扼杀这些公司,但在某种程度上,Anthropic 也依赖于 Cursor、Replit 和其他类似公司继续以与以前相同的速度购买代币,因为这种消费已计入其 ARR 数据以及前瞻性收入预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像“小林丸”一样。Anthropic 的生存需要是靠提高价格和强加长期承诺来欺骗客户,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存在也依赖于这些公司的持续存在。如果 Cursor 和 Replit 双双倒闭,Anterior 的 API 业务将瞬间消失——而且,我要提醒你,这大大掩盖了其订阅业务的光芒(这几乎与 OpenAI 截然相反,OpenAI 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订阅业务)。

Anthropic 的未来与 Cursor 紧密相连,我只是不知道 Cursor 如何生存,更不用说退出,或者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就像自那以后收购的方式一样……永远。

如果 Cursor 没能以合理的价格出售——我说的是 100 亿美元以上,而且是真的卖掉,而不是“创始人被雇佣到一份奇怪的合同里,支付给投资者,然后资产被卖给 Pawn Stars 的 Rick”——这将证明迄今为止,没有一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真正取得成功。实际上,我预计会达成一笔类似 Chumlee 的交易,帮助首席执行官 Michael Truell 买一辆保时捷,而他的员工却一无所获。

Cursor 值 100 亿美元吗?不!无论它的产品有多好,它都不足以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否则 Cursor 就要损失数亿美元,而且这种损失还看不到尽头。

这最终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难题——为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没有出售?

不,真的吗?为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收购如此之少?

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之前,已经有一些收购,但它们很少,而且似乎几乎完全

2024 年 8 月,AMD 以 6.65 亿美元收购了“欧洲最大的私人人工智能实验室”Silo AI,这似乎是生成人工智能历史上唯一真正的收购,而且似乎部分基于 Silo 对 AMD GPU 的使用。

此外, NVIDIA 于 2024 年 9 月以约 2.5 亿美元收购了 OctoAI ; 之后,又于 2024 年 7 月以未披露的金额收购了 Brev.dev ;最后,又于 2025 年 3 月收购了 Gretel 。然而,这三家公司的产品都是用于部署生成式 AI 的产品,而不是基于生成式 AI 或 AI 模型构建的产品。Canva 于 2024 年 7 月以未披露的金额收购了“生成式 AI 内容和研究公司” Leonardo.AI 。

事实上,我见过的唯一重大交易发生在2025年7月29日——上市客户服务平台NICE以9.55亿美元收购了人工智能客户服务公司Cognigy 。据Cxtoday报道, Cognigy预计今年营收约为8500万美元,尽管似乎没有人谈论成本。然而,据一些消息来源称,Cognigy的“人工智能语音代理”每份合同收费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这些代理能够“以自然的方式理解并响应用户输入”。

太棒了!我们终于收购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模型构建的公司”,这家公司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月收入却在700万美元左右。

我们来看看其他的。

  • 将 Inflection AI 出售给微软,这并不是一次收购,而是一项“ 价值 6.5 亿美元的许可交易”。据 FastCompany 报道,如果算上支付给 Inflection 首席执行官兼前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 的金额, 这个数字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
    • 据 FastCompany 报道,该交易涉及销售 Inflection 模型的许可、员工对 Inflection 或微软提出索赔的豁免、投资者回报以及某种未透露姓名的员工补偿。
    • 哎呀!这交易太糟糕了。
  • Windsurf 被谷歌(和 Cognition)收购,这也不是一次收购。Windsurf 的高管团队以 24 亿美元的价格被谷歌收购,谷歌连同其投资者一起偿还了这笔钱,而其余员工和产品则被 Cognition 以 2.5 亿美元收购。
    • 据 TechCrunch 报道,投资者通过这笔交易获利 12 亿美元,Windsurf 联合创始人 Varun Mohan 和 Douglas Chen 又获利 12 亿美元,而其员工则可以在另一家公司开始新工作,开发其他产品,而据 TechCrunch 报道,“Windsurf 约 250 名员工中的大部分”并未从这笔交易中受益。
    • 话说回来,莫汉和陈太烂了。连自己那几十亿的钱都舍不得给你们人民,对吧?真是一对混蛋。
  • Io Products 被 OpenAI 收购,这笔交易是全股票收购。这笔交易简直是一场闹剧,目前还不清楚 OpenAI 是否真的收购了任何东西。64 亿美元的股票?为了什么?Jony Ive 那张古怪的脸,一边深情地盯着你,一边说着“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它做成一个圆圈”,一边拿着 500 万美元的薪水?滚蛋吧。又不是真钱。
  • Character.ai被谷歌收购。这也不是一次收购。用《华尔街日报》的话来说,谷歌“ 花费 27 亿美元挽回了一位沮丧辞职的 AI 天才”。虽然我不喜欢“天才”这个词,但 Shazeer 是《注意力就是一切》这篇开启大型语言模型时代的论文的原作者之一。然而,与 Inflection 一样,谷歌也向Character.ai支付了模型许可费,并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雇佣了“Character.ai 的联合创始人和许多工程师”,创建了一个基金,用于支付所有归属股份(即你加入公司时获得的股份,这些股份是你工作期间累积的),直到 2026 年 7 月。

除了一项针对特定行业的收购外,投资者似乎并不渴望收购一家价值 99 亿美元的公司。

你不得不问为什么。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像承诺的那样,能够彻底改变我们的经济,而这些公司正在打造能够带来这种改变的工具,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购买它们呢?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当这些估值 100 亿美元,或者像 OpenAI 那样估值 3000 亿美元的公司无法被收购、无法上市时,这意味着什么?这将走向何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如果没有 IPO 或收购,那些向这些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的风险投资公司将如何为其 LP 带来回报?

坦率地说,这些问题的经济影响是令人恐惧的——特别是当你考虑到风险投资在构建美国科技生态系统中历来所占据的重要性时,它们还引发了进一步的疑问,即人工智能泡沫对那些有前途、有可行商业模式、有实际适用产品但无法实际筹集任何现金的公司的影响。

“但是艾德,如果 Cursor 现在盈利了怎么办?”

太棒了!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过,我会相信它有可能,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甚至没有讽刺或无礼的意思。这只是没有发生过。没有一家公司真正把整个产品押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似乎能够赚钱。Glean 是一家月收入最多 830 万美元(年收入 1 亿美元)的公司,去年 12 月它声称拥有 5.5 亿美元现金,而今年 6 月却不得不融资 1.5 亿美元。这些钱都去哪儿了?一个收入还不到辛辛那提红人棒球队三分之一的生成式搜索引擎产品,为什么需要 5 亿美元才能每月赚 830 万美元?

我并非说这些公司没有必要,而是说它们很可能无法真正地运营。这甚至不是对任何一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进行定性判断。我只是说,如果这些公司中有任何一家是好公司,那么它们要么盈利,要么被实际收购,而现在肯定已经有很多好公司了。

他们烧钱的金额并不意味着他们正在迅速接近任何合理的烧钱率,否则我们早就听说了。抛开我的任何怀疑,抛开你对我所说的话或我说话方式的任何不满,盈利的公司在哪里?为什么除了那些创建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或者英伟达之外,没有一家盈利的公司?我们已经三年了,却还没有一家盈利的公司。

我们也没有退出,也没有IPO。没有任何值得庆祝的事情,也没有其他公司认为有必要通过在公开市场融资来延续其主导地位,从而验证其商业模式,也没有允许实际投资者(尽管他们可能存在缺陷)来决定其价值。

目前尚不清楚Windsurf的知识产权能给Cognition带来什么,就像目前还不清楚Cognition所谓的AI软件工程师“Devin”与市面上其他产品有何区别一样。我听说高盛正在为此付费,并在CNBC上说了一句我听过的最蠢的话,但这番话却暴露了高盛实际支付的费用有多么少:

“我们将开始用 Devin 来扩充我们的员工队伍,它就像我们的新员工,将开始代表我们的开发人员开展工作,”Argenti 告诉 CNBC。“最初,我们将拥有数百名 Devin,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最终可能会增加到数千名。”

数百个 Devin 等于数百个席位。乐观估计,500 个用户,最高定价每月 500 美元(如果每月 20 美元,Cognition 每月最多能赚不到 2 万美元)——假设企业级用户打折,因为这种情况总是会发生——那么每月就是 25 万美元!哇!300 万美元的收入?还是试用版?太厉害了!

旁注:我太感动了!说白了,座位可能少了很多,月费也少了很多。

事实上,我找不到任何证据表明 Cognition 在其他方面赚了不少钱。 尽管目前 Cognition 以 100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了 3 亿美元,但除了The Information 2024 年 7 月 Cognition 以 20 亿美元估值融资时的一条评论外,我找不到任何关于 Cognition 收入的信息:

Cognition 的融资是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在收入很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以高估值筹集资金的最新例子。”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Cognition 的举动既是一匹白马,也是极其卑鄙的。该公司已从 Windsurf 团队解雇了 30 名员工,并向剩余的 200 名员工提供相当于 9 个月薪水的买断方案,我猜想,这断送了他们进一步增持 Cognition 股票的任何机会。首席执行官 Scott Wu 在致 Windsurf 员工的邮件中谈到了裁员和买断事宜,他说道:

“我们不相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构建软件工程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都深切关心的使命,我们不可能将两者割裂开来,”他说。“我们知道,并非所有加入Windsurf的人都注册了Cognition,因为我们每周要在办公室待6天,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

所有这些抱怨、酸溜溜的抱怨和熬夜加班似乎并没有创造出真正重要的产品。我知道这有点冷酷,但如果你正在为公司每周工作六天、精力充沛的办公室文化而大喊大叫、捶胸顿足,你应该能做得比“我们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客户,但没人知道我们的收入”更好。也许情况更简单一些:Cognition 斥资 2.5 亿美元收购 Windsurf,以便在交易完成后,可以宣称他们的年收入为 8200 万美元。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将会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狡猾、最奇怪的收购之一——两位创始人和他们的投资者获得了数亿美元,而他们的一些同事则随他们一起跳槽到了谷歌,而其余员工则实际上失业了,或者在地狱里苦苦挣扎,在 Windsurf 工作的时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我只能想象,从被OpenAI收购到如今这番“富人越来越富”的荒唐言论,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这还暗示着Windsurf知识产权的实际潜在价值高达2.5亿美元。

那么,我不禁要问,Cognition 究竟为何值 100 亿美元? 彭博社三月份报道称它已经融资“数亿美元”,为什么现在又要融资 3 亿美元?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Cognition 的营收似乎并不高。 “漏洞百出”网站的卡尔·布朗 (Carl Brown) 透露,Cognition 去年伪造了“人工智能软件开发者 Devin”的演示,而 Devin 在SWE-benchmark(衡量编码任务模型效率的行业标准)上甚至排名都排不上号。

充其量,它现在收购了自己尚未盈利的编码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微薄收入。Cognition 将如何上市?Cognition 或其他任何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的实际退出路径是什么?

被收购、上市或倒闭

这就是硅谷自身的房地产危机,只不过风险投资家们投资的不是他们用次级可调利率抵押贷款买不起的公寓,而是那些无利可图、低收入的初创公司,这些初创公司的估值根本无法出售。而且,就像2008年和2009年经济低迷时期的房主一样,他们几乎肯定已经负债累累——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消费者无法通过再融资抵押贷款来降低每月还款额时,生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就面临着不断提高估值以维持成本的压力,而每一次融资都会降低公司生存的可能性。

另一个区别是,在房地产危机中,那些能够保住房产的人最终会发现自己的资产净值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部分原因是住房至关重要,其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人们购房融资能力的影响。人口增长,住房需求也会增长。但人工智能的情况并非如此。投资者数量、公司数量和资本都是有限的——这些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它们的预期,以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整体情绪。

谁会收购 Cognition?因为对那些投资这家公司的投资者来说,除了 Cognition 上市之外,唯一的赚钱机会——更不用说收回他们的初始投资了。你认为 Cognition 会上市吗?Cursor 呢?它的市值 99 亿美元, 早在 6 月份就有传言称,它正在以 180 亿至 200 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

您认为估值 180 亿美元的Perplexity 会出售给其他公司吗?另一种选择是,正如之前所讨论的,Perplexity 拥有 1500 万用户,年收入 1.5 亿美元,但其收入仍不到辛辛那提红人棒球队收入的一半(年收入3.25 亿美元,这可是真金白银,而非“年化收入”),因此必须上市。Perplexity 目前已融资超过 10 亿美元, 但到 2024 年,其收入 3400 万美元,亏损6800 万美元。

相比之下,辛辛那提红人队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每月净收入达 2900 万美元,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给美国人民带来快乐,每年却让数百万俄亥俄州人感到不满和羞辱。

抛开红魔不谈,Perplexity 究竟能以股票或收购方的身份在公开市场提供什么呢? 苹果在 6 月份考虑过收购 Perplexity ,但苹果倾向于收购那些它想整合到核心业务中的公司(比如 Siri ),这让我认为 Perplexity 泄露了一项从未真正认真考虑过的交易的信息。天哪, Meta 也谈到了收购它。两家不同的公司谈到收购 Perplexity 但都没有付诸行动,这难道不奇怪吗?Perplexity 首席执行官 Aravind Srivinas 在 7 月份表示,他希望“ 保持独立”,在与两家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大型科技公司谈论出售给它们之后,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奇怪。

几乎就像没有人真正想购买 Perplexity 或任何这些虚假公司一样,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卑鄙,但如果你的价值数十亿或数百亿美元,而你的收入却不能超过俄亥俄州一支垫底的棒球队,那么你既没有创新精神,也不值得这样的估值。

但说实话,撇开我的小气和棒球的比较不谈,这些公司究竟在计划什么?如果没有持续的风险投资,它们根本赚不到足够的钱来维持生存,而且即使允许它们随意烧钱,似乎也赚不到什么可观的钱。这些公司并没有被迫节俭,或者至少还没有被迫这样做,也许是因为它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尽可能多的资金,以寻找一个盈利大于亏损的方案。这并非理性或合理的发展方式。

是的,有些初创公司确实值得投入大量资金。是的,有些公司为了寻找商业模式投入了数亿美元,甚至像 Uber 那样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这些公司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截然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潜在市场规模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如果你要说“亚马逊网络服务”, 几周前我已经解释过你为什么错了。

这些初创公司就像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次级抵押贷款,估值过高,没有退出途径,也没有明确的例子告诉他们如何出售它们或将它们卖给谁。

他们最接近的做法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用作穿巴塔哥尼亚衣服的男人的选美比赛,想方设法假装经营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抱歉,是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人是某种神秘的天才,而不是另一个泡沫中的另一个创始人,只是另一个估值过高。

到目前为止,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 Cognigy 之外)唯一的变现机制是“以高价将人工智能人才出售给大型科技公司”。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上市,也没有哪家公司正在上市。如果不上市,这些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要么盈利(目前为止还没有),要么出售给别人(目前为止还没有)。

但我一直在回避它们卖不出去的真正原因:因为从根本上说,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允许公司构建新的东西。任何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人最终都只是在推动模型,尽管其方式越来越复杂,规模堪比《克劳德密码》——不过,Anthropic 的优势在于它是基础设施的主干线之一。这意味着,一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除了人才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而且将永远受制于其模型提供商做出的任何决定,例如提高价格或打造竞争产品。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这就是这些公司的现实。虽然有些公司拥有一些独特的培训和模式,但似乎没有一家公司因此打造出有趣或独特的产品。

如果您的论点是这些事情需要一些时间——那么他们有多少时间?

不,真的!你们很多人都说过“事情就是这样,烧了很多钱,发展壮大,然后……”,然后你们就戛然而止了,因为接下来你们说的是“通过获得企业客户来实现盈利”。没有人能做到第一点,也很少有人能以近乎一致的方式做到第二点。

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给他们多长时间?三年吗?

Perplexity 花了三年时间,投入了十亿美元,但似乎离盈利还很远。Perplexity 到底值得多久?永远?

每一个“烧了很多钱但最终没有烧完”的公司的例子都是拥有实体或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公司,只有 Facebook 除外,它从来都不是像生成式人工智能那样烧钱的怪物。

从来没有哪家软件公司在投入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后就突然盈利,这主要是因为软件神奇的估值在于其超越基础设施的能力。像微软Office这样的软件,或者提供Instagram访问权限,其单位经济效益并不需要最强大的图形处理器一直全速运转,而这些产品正是人们喜欢并希望每天都使用的产品。

我听到有人说有些公司“正处于成长期!”,但这些公司都还没盈利,甚至连 OpenAI 和 Anthropic 之外的那些还没盈利的公司,也赚不了多少钱?拜托!这可不像任何能带来什么结果的繁荣景象,这完全是因为它的经济效益不合理。

那是在我们谈到 OpenAI 和 Anthropic 之前!

OpenAI 和 Anthropic,以及未来不可能的道路

所以,提醒一下,OpenAI 在过去两个月里似乎烧掉了至少 100 亿美元。它刚刚又筹集了 83 亿美元( 据《纽约时报》报道, 6 月份筹集了 100 亿美元),并计划在年底前从软银获得约 225 亿美元的投资,这是假设它在年底前成为一家营利性实体。如果这无法实现,本轮融资总额将降至 200 亿美元,这意味着软银只需再承担 17 亿美元。

我再重复一遍,但我需要你真正明白这一点: OpenAI在 2025 年 6 月刚刚获得了 100 亿美元,并且必须在 2025 年 8 月再筹集 83 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金消耗,比历史上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都要大,只有 xAI 可以与之匹敌,“Grok,种族主义 LLM”的制造商,每月亏损超过 10 亿美元。

我应该明确一点,如果 OpenAI 不转型为营利性公司,就无法继续发展。为了继续融资,OpenAI 必须拥有 IPO 的前景。它必须上市,因为 3000 亿美元的估值已经无法被收购,因为没有人有那么多钱,而且说实话,也没有人真正相信 OpenAI 值那么多钱。证明有人相信的唯一方法就是让 OpenAI 上市,而如果 OpenAI 无法转型,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讽刺的是,软银的大规模参与和后期投资使得任何退出都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早期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将被稀释——或者不管我们管这叫什么。普通公司可以直接发行股票,并以此方式处理股权稀释问题,但 OpenAI 的结构要求进行谈判,如果公司认为合适,他们可以阻挠整个过程。

说到可能阻碍这一转变的公司,我们来谈谈微软。正如我几周前在高级新闻通讯中提到的那样,如果微软不希望 OpenAI 转型怎么办?它拥有所有知识产权,可以访问 OpenAI 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且已经运营着 OpenAI 的大部分基础设施。虽然——假设最好的情况下——它最终会拥有这家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初创公司的大量股份(我指的是股权,而不是 OpenAI 目前的利润分享单位),但微软也可能认为,让人工智能消亡,并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它更有利。

拥抱。延伸。熄灭。

但让我们假设它转换了,而 OpenAI 现在……必须继续以这样的速度筹集资金,据称,到 2027 年它只需要筹集 170 亿美元。

考虑到OpenAI已经不得不将其83亿美元的融资提前至少三个月,这个数字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我们还是坚持这个想法吧。OpenAI相信,到2030年,它最终会以某种方式实现盈利,即使我们假设如此,也意味着它打算耗费超过一千亿美元来实现这一目标。

OpenAI 的计划是将有毒资产抛售到公开市场,最终让它陷入困境、动荡并最终倒闭,任人宰割吗?你能想象 OpenAI 的 S-1 文件吗?你认为这家公司能承受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财务审计吗?

如果你想知道具体情况,可以谷歌搜索“WeWork”。它在短短几天内就从科技界的宠儿变成了笑柄,部分原因是它被迫在 S-1 文件中披露了实际情况有多糟糕。不,真的, 读读这篇文章吧。

考虑到这一点,我对 Anthropic 也有同样的感受。没人会以170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因此,获得流动性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市,向全世界展示一家在 2025 年 1 月盈利 7200 万美元、 2025 年 7 月盈利超过 4 亿美元的公司,在扣除收入后也亏损 30 亿美元甚至更多,然后让市场决定其合理价格。

不,真的吗,计划是什么?

反对我工作的论点总是归结为“成本会下降”和“这些产品会变得必不可少”。除了 ChatGPT 之外,真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产品有任何实质性的必要性,而且我认为,ChatGPT 几乎没有什么功能是微软无法通过 Copilot 提供速率限制的。

我还认为,“必需”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术语。“必需”——有些人用它来搜索——并不意味着它对企业或大多数人有用。

而且,我猜ChatGPT 大概靠着出售 ChatGPT 高级版的访问权限,每月能赚到 10 亿美元——虽然我不太确定具体是怎么回事。假设有 2000 万用户每月支付 20 美元,那就是 4 亿美元;再假设有 500 万企业客户,平均每人支付 100 美元,那就是 9 亿美元……这个平均值真的那么好吗?这么多人每月支付 35 美元、50 美元或 200 美元吗?OpenAI 没有公布这些数字背后的实际收入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是因为“它们看起来不太好”。

OpenAI 的流失率如何?它真的像我上周写的那样,到年底每月 15 亿美元的收入会超过 Spotify 吗?

我们不知道,而且 OpenAI(与 Anthropic 非常相似)从未分享过实际收入,而是选择向媒体泄露,并希望掩盖其服务上实际花费的金额。

总之,长话短说,这些公司无利可图,而且看不到尽头,大多数情况下赚不到那么多钱,其估值高于任何人愿意收购它们的价格,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而两家最大的公司烧掉的钱比赚到的钱多出数十亿美元。

但是艾德!政府会永远给他们钱!

即使这种情况真的会发生——它不会!——他们会把钱给谁?用多久?他们会把钱给所有初创公司吗?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每家初创公司都会获得“薪资保护计划”吗?在农村“红色选区”(大型科技公司从未在那里流行过)会如何发展?这些地区正遭受着福利大幅削减的打击,同时还遭受着贸易战的冲击,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例如以前大量运往中国的原料)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下降。

所以他们救助了OpenAI,然后每年给它塞满150亿美元的政府合同,对吧?抱歉,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最低限度的投入,而且他们得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Sam Altman能建起足够多的数据中心……继续烧钱,因为目前还没有真正盈利的计划。

假设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现在怎么办?美国竟然有一家隶属于政府的垃圾人工智能公司,除了拥有一堆数据中心之外,它既没有真正的创新,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我不认为这会发生!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愚蠢,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微软会突然下巴一震,把 OpenAI 及其客户整个吞掉。嘿,你知道吗?微软的数据中心建设逐年下降,而且基本上没有签订新的数据中心租约。我很好奇为什么它不为 OpenAI 建造这些新的数据中心?谁知道呢。

《星际之门》也没能拯救它。正如我之前所写,除了媒体炒作之外,《星际之门》实际上并不存在。

是的, OpenAI 正在以每年 1 美元的价格向美国政府工作人员提供 ChatGPT——除了他们极其绝望之外,我无法形容这有多么微不足道。这款产品的功能不足以让它成为必需品,而这次的低价出售也改变不了什么。

无论如何,政府会为所有人提供这项服务吗?因为其他所有人都需要它,因为这些公司都承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负担,无法上市。而且,如果政府这样做,它是否也会补贴像 Cursor 这样的营利性公司的计算能力?目的是什么?界限在哪里?

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盈利怎么办?

我认为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它的影响非常重大。

说实话,我认为法学硕士(LLM)的未来将集中在客户端,例如面向爱好者的极其昂贵的个人配置,以及少数利基企业岗位。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实现盈利规模化,其功能也不足以证明运行成本的合理性。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公司通过直接套用旧经济学——即支付月费即可获得相对无限制的访问权限——立即训练用户以与其成本相悖的方式使用其产品。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些模型的服务方式考虑到了成本,很可能根本无法走到今天这一步。如果OpenAI每月收入10亿美元,扣除收入后,它很可能还会亏损10亿美元(甚至更多),而这笔钱只能用来销售那些永远无法盈利的产品。如果OpenAI的收费与其实际成本相符,那么除了一些免费请求之外,它还能证明ChatGPT的免费版本是合理的吗?

你今天看到的收入是人们愿意为一款亏损产品支付的价格,我无法想象如果相关公司收取成本费,他们还会支付这么多钱。如果我错了,Cursor 应该没事,而且这还是假设 Cursor 目前步履蹒跚的状况下还能盈利,而它自己并没有这么说。

因此,除了损失很多钱以外,您都有整个公司的整个行业。太好了。

现在,我们拥有庞大的广泛数据中心的建设,而我们从未见过的类似,所有这些都可以捕获对没有人赚钱的产品的需求。

自然而然地,这导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人如何真正赚钱?

数据中心开发人员也没有在AI上赚钱,而Big Tech的资本支出是“ AI Capex”的大多数

上周, 《华尔街日报》发表了我过去两年中看到的更令人担忧的事实之一:

投资者和科技专家保罗·吉德罗斯基(Paul Kedrosky)表示,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在AI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已经超过了Dot-Com Boom在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的支出,而且它仍在增长。他还认为,尽管有关税,但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实力的一种解释是,基础设施的支出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充当了一种私营部门刺激计划。…CAPEX支出AI在过去的两季度的消费者支出在过去的两季度对美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更多的消费者支出。

对这笔基础设施支出的全球会计将更大,因为它将包括这些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的资本支出。根据Canalys的说法,富士康最近在印度为苹果公司建立了大型建筑工厂,该工厂仅取代了中国作为美国大多数iPhone的来源。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TSMC在最近一个季度在CAPEX上花费了约100亿美元。

数据中心的大量建立以及相关的物理装备(如芯片,服务器和原材料)已成为一支庞大的,主要的经济力量……为尚未证明它可以带来真正收入的行业建立能力。

不, 微软首次谈论其上季度收益的azure收入不是同一回事,因为它明确表示他们的AI收入在一月份(当时为130亿美元的年度化)。

无论如何,据称AI资本支出 – 尽管我对这个数字有一些疑问! –占上半年美国GDP的1.2% ,占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2%的1.2%的增长率(引用华尔街日报)的一半以上(引用《华尔街日报》)。

几天后发表的另一篇《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另一篇文章讨论了数据中心开发如何使大型技术的自由现金流酸化,从而使它们从市场所爱的“资产光明”业务中转变为承担物理房地产及其相关成本负担的实体:

多年来,投资者青睐这些公司,因为它们“轻资产”。它们的利润来自知识产权、软件和具有“网络效应”的数字平台等无形资产。用户涌向Facebook、谷歌、iPhone和Windows,是因为其他用户也涌向了它们。增加收入几乎不需要增加建筑和设备,这使得它们成为赚钱机器。

这可以从一项名为“自由现金流”的指标中看出,该指标粗略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它不包括可能扭曲净收入的非现金减值费用等因素。这可以说是衡量企业潜在现金创造潜力的最纯粹指标。例如,亚马逊告诉投资者:“我们的财务重点是自由现金流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

从2016年到2023年,Alphabet、亚马逊、Meta和微软的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大致同步增长。但自2023年以来,两者出现了分化。根据FactSet的数据,这四家公司第二季度的净利润总额较两年前增长了73%,达到910亿美元,而自由现金流却下降了30%,至400亿美元。苹果公司在资本支出方面相对保守,其自由现金流也落后于其他公司。

这些数字都非常可怕,我的意思是真诚,但它们也没有表达原因。实际上在美国的AI Capex上花了多少钱?有人会认为,有关该主题的两篇不同的文章将包括这个数字,而一个季度的价值,但是从我的估计中,我预计仅仅是巨大的七人支出到2025年上半年的巨大的七crest $ 2000亿美元, AXIOS估计他们今年的支出约为4000亿美元。

大多数文章都从保罗·凯德罗斯基(Paul Kedrosky)的博客中起草, 后者估计AI Capex的一年中总共将达到5200亿美元,这对我来说是保守的,所以我做了聪明的事情并问他。 Kedrosky指出,这些数字完全集中在四个大支出(Microsoft,Google,Meta和Amazon)上,他自己的估计为31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1.2%的数字来自于以下假设:2025年的美国GDP在2025年将为28万美元左右(我补充说,比其他预测率高于30美元的Trillion ,这是明显低于其他预测。

用他自己的话说,吉德罗斯基(Kedrosky)试图保守,使用公共数据,然后从那里进行分析。我个人认为他的估计太保守了 – 因为它并没有考虑甲骨文的资本支出, 而甲骨文(与Crusoe一起)正在为Openai建立庞大的Abilene Texas Data Center ,或任何将现金降低到AI Capex中的私人数据中心开发人员。

当我要求他详细阐述时,他估计“ … AI支出,大约是Q2真正的GDP增长的3.0%的一半,因此2-3倍下限,给定的乘数,债务等。这可能是美国GDP全年GDP增长的一半。”

太酷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一半来自为生成AI建立数据中心,该中心的总收入比2024年他妈的智能手表行业的总收入多。

另一个令人不安的地方是,大型技术不仅购买数据中心然后使用它们,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支付了建筑公司来建造它们,将它们填充了GPU,然后将它们从运营它们的公司中租赁,这意味着他们不必亲自工作并维护它们。在短期内为建筑公司以及持续支持的有利可图的合同创造了经济繁荣……只要相关的公司仍然想要它们即可。虽然微软或亚马逊可能会使用数据中心,并且确实像拥有它一样,最终有人拿着袋子,对数据中心负有最终责任。

QTS是一家这样的公司,这是一家数据中心开发商, 根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说法,该公司租赁给亚马逊和元地区,该公司于2021年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lackstone。从那以后,黑石公司使用了商业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 – 我知道! – 从那时起,筹集了超过87亿美元的筹款,以陷入QTS的扩张,并截至7月中旬表示,将向AI数据中心和能源投资250亿美元。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黑石表明,“科技公司的强劲需求”显然“愿意签署他们描述为15到20年的气密租赁的东西,以租用数据中心空间。”

然而,《泰晤士报》还列出了另一个问题 – 这些私募股权公司如何实际退出这些情况的“未解决问题”。 Blackstone,KKR和其他资产管理公司不会购买公司的收入,而是将其抽出来并将其出售给另一家公司。就像AI初创公司一样,很明显谁会以我认为的250亿美元或300亿美元的估值来购买QTS,这意味着黑石将不得不将其公开。同样, KKR与投资公司能源资本合作伙伴建立数据中心及其相关公用事业的假定合作伙伴关系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退出计划。

而且,让我们不要忘记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Abilene Texas)的Oracle,Openai和Crusoe的可恶烂摊子, Oracle为400亿美元的GPU支付了$ 400亿美元的GPU和Crusoe的费用,从Blue Owl Capital和True Digital Infrastructure筹集了150亿美元的费用,以建立OpenAI的数据中心,为一家损失数十亿美元一年的公司建立数据中心。为什么?因此,据称从2028年开始的Openai可以每年支付300亿美元的计算,是的,我很认真。

可以明确的是,根据我的估计,Openai今年仅赚了52.6亿美元(在2025年的127亿美元收入预测中遇到困难),并且可能会损失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

根据信息,Oracle将在其租赁的15年内欠Crusoe 10亿美元的付款。 Crusoe如何负担得起150亿美元的贷款?击败我! 该信息表示,它通过“赚取建筑管理费和租金来接管云巨人”筹集了10亿美元,并且可以在达到某些完成里程碑后出售其在项目中的股份,同时还可以构建自己的AI计算,这是因为需求在超级标准以外的情况下。

然后是我在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公司Coreweave。正如我几个月前讨论的那样, Coreweave受到淫秽债务和令人震惊的现金燃烧的负担,并在撰写这句话的情况下,其股票高涨到2025年6月20日至111美元左右的高处,大约为111美元,这导致了全力以赴的尝试,使其全力以赴,以90亿美元的价格以股票的价格购买了90亿美元的核心核心,以股东的价格下跌,以销售股份的价格销售。自上市以来,Coreweave不得不借入数十亿美元来资助其淫秽的资本支出,以处理即将到来的2025年10月的Openai $ 119亿美元,5年的Compeate的开始日期,这也是Coreweave必须开始支付其最大贷款的情况。 Coreweave在最后一笔收益中损失了3.14亿美元,我认为没有盈利能力的途径,或者说实话,如果市场变酸,它可以继续开展业务。

我补充说,CoreWeave几乎依赖Microsoft作为其主要客户。尽管这种关系相当平稳(据我们所知),但这种依赖性也构成了对Coreweave的生存威胁,这是我对它的生存如此悲观的部分原因。微软拥有自己的基础设施,并且在能够满足供求的情况下,削减了中间商的一切动机,它本身拥有(或租赁,而不是分包合同),仅仅是因为中间人增加了成本并缩小了利润率。如果微软走路,剩下什么?它如何为其持续的义务及其债务造成服务?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数据中心开发人员似乎几乎没有赚钱的选择。我们有公司花费数十亿美元来大大扩展其数据中心的占地面积,但是很少有证据表明这样做会导致收入,更不用说某种回报了,同样,他们所做的实际资本支出比大型技术的资本支出要小得多。

数字房地产信托基金(Digital Realty Trust)是最大的开发商之一,全球300多个数据中心和2024年的55.5亿美元收入– 上个季度仅花费了35亿美元的CAPEX ,而Equinix( 2024年为87亿美元的收入),其中270美元的收入为270美元, 将CAPEX的价格定为35亿美元。拥有超过160个数据中心的NTT全球数据中心已在“至2027年”中专用1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来建立数据中心。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因为这些公司是 – 引用我的来源 – “在此周期中在功能上过时了”,因为旧数据中心还没有准备好插件,可以让GPU进入。这些公司对资本支出的任何投资都必须用于GPU ,以及构建或翻新(基本上是将内部拆除旧的)数据中心的投资。

这意味着流入AI数据中心的资金主要用于Neoclouds,例如Coreweave和Crusoe,似乎所有这些都回到了从未想过现金可能在哪里的私人股权公司。 Blackstone Led Coreweave在Magnetar Capital的75亿美元贷款中, Crusoe于一周前与基础设施公司Blackstone拥有的Tallgrass签署了一项交易,以在怀俄明州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除非您认为在这里实际上是在这里赚钱的,除非您如何赚钱,否则私人公平公司通常不像五年的时间那样赚钱。

即使这样做,它的资本支出也会在宏伟计划中的水库下降。假设Crusoe Burns的信息表明,在2025年将达到40亿美元,CoreWeave的支出高达200亿美元,Digital Realty Trust花费了140亿美元,全球数据中心的支出为33.3亿美元(在3年内为100亿美元),而Equinix花费140亿美元。这是2025年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开发商的AI Capex的553.3亿美元。

在某些情况下,如上所述,上一季度由Meta,Alphabet,Microsoft和Amazon花费了10020亿美元。

私募股权最终可能与许多AI初创公司面临相同的问题:这些投资没有明确的退出策略。在没有真正的流动性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诉诸各种金融工程(阅读:胡说) – 使用内部产生的估值来标记投资组合公司,对这些夸张的商标收取费用,并使用这些标记来吸引有限合作伙伴的新承诺。

更加复杂的是,他们通过附属的私人信用工具向自己的投资组合公司贷款资本的能力,有效地回收资本并将估值风险推向进一步。这种自我强化杠杆循环在私人信贷中尤其不透明,现在这是AI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建筑物的基础。这些安排的复杂性使很难预期如果周期破裂,则系统性风险正在建立。

无论如何,据报道,推动美国经济的“ AI AI CAPEX繁荣”并不是据报道,这是由于对为各种客户建立AI基础设施的巨大兴趣所驱动的。

现实很简单:大多数AI资本支出来自Big Tech,这在我们的经济中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弱点。

大型技术已成为美国经济(和市场)的系统弱点

虽然有人可能会说“ AI Capex”吞没了美国的经济,但我认为说大型技术资本支出吞噬了美国经济更合适。

我还想清楚地表明,经济 – 这是该国生产和食品的总体状态,以及所述经济中参与者之间的资金流 – 市场(如股票市场)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但是吉德罗斯基(Kedrosky)和其他人的计算现在使我们现在允许我们看到一个人可能会打在哪里。

您会发现,市场实际上并不代表现实。尽管微软,亚马逊,Google和Meta可能希望您认为AI中有很多钱,但它们的增长主要是出售其现有物品的进一步迭代和合同,或者对于Meta进一步增加了广告收入。经济是实际买卖的东西,代表了建立AI并出售服务和AI模型本身的经济影响。我认识到这很简单,但是我正在布置它是有原因的。

正如我在Hater的AI Bubble指南中详细讨论的那样,Nvidia是股票市场的弱点,约占宏伟7的价值的19%,进而占美国股市价值的35%。相关的七个股票通过自身的增长看到了巨大的繁荣,这是由于AI的收入错误和错误归因于我之前提出的,过去两年中约有35至400亿美元。然而,市场可能会继续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关心的只是“数量上升”,因为股票的“价值”通常与公司本身的价值脱节,而与其增长倾向相关联。

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经济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您真的可以很容易地( 至少在透明,民主社会中)伪造的东西,您也不能说一堆奇特的词,以使人们在成长失速或下降的情况下使人们感觉更好。

这使我感到担忧:“ AI Capex”实际上是四家公司的支出的一个术语,即Microsoft,Amazon,Google和Meta,而Nvidia的GPU销售也是该资本支出的一部分。

虽然我们可以包括其他诸如Oracle,Musk’s Xai之类的其他人,以及Coreweave和Crusoe等各种Neoclouds,但根据Da Davidson的Gil Luria的说法,他将占NVIDIA在2025年的GPU销售的约10%,现实是,现实是,无论经济上的经济驱动是由“ AI Investmanss”所驱动的。失去更多。

NVIDIA收入的42%来自巨大的七人( 根据Yahoo Finance的Laura Bratton ),这自然意味着Big Tech是数据中心投资的Lynchpin。

我会更简单地说:如果AI Capex代表了我们的GDP和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那么我们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在Microsoft,Google,Google,Meta和Amazon的后面以及他们继续投资于AI的后面。每个人都应该担心的是,占NVIDIA收入的18.9%的微软基本上没有签署租赁,并且其坚定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土地购买量同比下降。

尽管它的资本支出可能还没有下降(部分是因为生成AI的芯片性质的性质意味着CAPEX并非仅由财产占主导地位),但现在很明显,如果它会对美国经济和股票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因为Microsoft是Microsoft的一部分,因为Microsoft是刺激措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刺激包的一部分。

而且不要重复这一点太多,但是Big Tech尚未真正将任何类似于这些数据中心的利润转变,并且在生成的AI中根本没有赚取太多收入。

到底这是如何结束的?这里的计划是什么? Big Tech是否会每年花费数千亿美元用于永久生成AI的资本支出?他们会继续购买越来越多的Nvidia芯片吗?

在某个时候,这些公司肯定已经建立了足够的数据中心?当然,在某个时候,他们会用尽空间将这些GPU放入吗?那时,计划从AI赚到这么多钱以至于没关系吗? Nvidia当时做什么?美国经济如何从随后的活动损失中反弹?


正如我一次又一次地说的那样,生成的AI泡沫是,并且一直是从根本上是非理性的,并且本质上是哥特式的,尽管这与他们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但以前技术繁荣的废墟,模式和途径在废墟,模式和途径中发挥作用。尽管科技行业喜欢谈论建立光荣的未来,但它的现在是衰败和死亡的仪式中充满了一种,价值创造和生产力的优点却倒退了数十亿美元,并一次又一次地向公众撒谎。媒体参与这些谎言的方式令人作呕。

风险投资仍然在2021年的烟雾中喝醉了,它一直在运行旧剧本:将尽可能多的钱推向公司,希望您可以将其转移到收购方或公共市场上,只是为了自己的供应量高高,将估值推向了不可能的私人私人公司以造成材料来实现的大型企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项实验室的实验室。

而且,就像AI泡沫的其余部分一样,硅谷唯一的流动性路径是大型技术本身。没有Google,角色。EA和Windsurf的创始人可能会死亡,而转化也是如此,我甚至会争辩说AI, Meta的143亿美元“投资”有效地斩首了公司,撤职了,撤职了Alexandr Wang,其其余公司的其余人员丧生, 使其员工和500名合同人员丧生,并在其500名中投资了几周,并投入了500名合同者。

实际上,生成的AI正是由大型技术完全构成的发烧梦。如果不是为了换取其IP,研究的权利以及以数千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本卖给其数十亿美元的现金焚化器,Openai将会死亡。如果Google和Amazon (后者提供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没有投资数十亿美元以保持其活力,以使其在2025年燃烧30亿美元或更多,而在为其企业客户的情况下燃烧并限制其余的限制,那么人类会死亡。

生成的AI行业的核心是不自然的。与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本相比,它没有获得可观的收入,也没有很大的收入潜力。与几乎每一次软件革命不同,它需要运行的物理基础设施数量令人难以置信,并且因为除了大型技术以外,没有人能够负担得起必要的基础架构,所以几乎没有机会竞争或效率。随着市场处于全部成本腐烂经济的痛苦中, 他们未能使Big Tech保持一致,将Big Tech的资本支出与增长驱动的能力混为一谈。明智的,合理的市场会注意到自由现金流或Big Tech的Capex Bonanza的荒谬性的衰减,但每当Satya Nadella jingles钥匙时,它们都会鼓掌和尖叫。

缺少的是任何实际价值产生。我再次告诉您,抛开您对生成AI本身的任何感觉,并专注于这种泡沫的实际经济结果。有多少收入?为什么没有利润?为什么没有出口?为什么大型技术公司将数千亿美元沉入生成的人工智能中,而不是谈论他们所赚的收入?为什么要连续三年,我们被要求“等待和看”,而我们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生成AI的固有计算强度基本上需要这些设施的构建,而没有实际代表它们是否为经营模型的公司的收入做出贡献(例如人类或OpenAI或其他任何基于它们的业务)。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饥饿,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就会建立 – 大型评分是长期收入,即使该收入是由上述高标准的补贴,要么由VC资金资助。反过来,这会刺激更多的资本支出。并且不必回答有关寿命或市场拟合的任何基本问题。

然而,这场金融闹剧中最糟糕的部分是,我们现在在AI的资本支出中有了一个内置的经济破坏点。在某个时候,资本支出必须放慢速度 – 如果不是因为缺乏收入或大量成本,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的世界中,而当说Capex速度缓慢时,NVIDIA GPU的购买也将又会由Kedrosky和其他人证明,而其他人则将降低美国的经济增长。

这种增长几乎是基于四家公司的异想天开的,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风险和可怕的主张。我什至还没有涉足大量的私人信贷协议,这些交易是为私人AI“ Neoclouds”(例如Coreweave,Crusoe,Nebius和Lambda)建造的建筑物,部分原因是它们的经济意义比Big Tech的丑陋,毫无意义,无意义的散布小得多。

引用Kedrosky :

我们处于历史上的异常时刻。无论人们对AI或爆炸性数据中心扩展的优点有何看法,资本部署到快速折旧技术的规模和步伐都是显着的。这些不是铁路,我们不是在建造一个世纪的基础设施。 AI数据中心是短暂的,资产密集型设施的骑行成本下降的技术曲线,需要频繁更换硬件才能保留利润率。

您不能保释这一点,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纾困。 Microsoft,Meta,Amazon和Google有很多钱,并证明他们可以花费很多钱。 Nvidia已经在竭尽所能,以证明人们在GPU上花费更多的钱。除了在聚会结束之前吸收增长之外,这里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减少资本支出将使NVIDIA GPU的支出减少,这将使美国股票市场占据一部分。尽管股票市场不是经济,但两件事固有地联系在一起,而AI泡沫的爆发将具有下游的后果,就像Dot Com Bubble对更广泛的经济体一样。

期望看到裁员和离岸的加速度,部分原因是技术公司首次在生存记忆中表现出来的财政限制。对于科技是经济主要部门的城市(认为西雅图和旧金山),那些支持科技领域的公司和个人将产生敲门效果(例如餐馆,建筑公司建造公寓,Uber驾驶员等)。我们将看到风险投资的枯竭。养老基金将受到打击 – 这将影响人们在退休方面必须花费多少。这会很严峻。

更糟糕的是,从定义上讲,这些数据中心将是不良的资产,而造成的机会成本几乎是不可能计算的。一旦建造和出售的房屋从技术上属于这一类别(并没有增加任何经济生产力),但人们至少需要某个地方才能居住。庇护所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可以在没有曼哈顿大小的数据中心生活。

如果像微软和Meta这样的公司将钱花在真正提高生产力的事物上或创造了推动经济活动的有价值的竞争业务上,那会发生什么?地狱,即使他们只是给所有人加薪了10%,如果我们考虑使用消费者支出之类的东西,对经济的增长也可能比这种情况更好。

只是浪费。挥霍,毫无意义的废物。

总而言之,我们已经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前景,尽管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特别讨厌的人,因为宏伟的七人占2024年Russell 1000指数的回报率的47.87% 。即使Big Tech以某种方式使这种废话有利可图,也很难想象它们会抵消任何与收入相比的资本支出,因为一开始,生成的AI似乎并没有那么多收入。

这就是当您允许Rot经济狂奔,建立股票市场和技术行业的其他所有事物增长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科技媒体反复无法掌握强大的叙述并为他们可恶,十亿美元的损失和平庸的,可疑的,可疑的使用产品找借口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对于所谓的“代理时代”或“年度收入”,使您在衣领下炎热的所有内容 – 我认为没有理由庆祝没有退出计划和不必要的资本支出似乎是使美国经济增长的少数几件事之一。

我已经写了两年来写有关科技行业对生成AI的痴迷,但我从来没有感到更加严峻。在此之前是一种经济不确定性 – 我们的市场可能会收缩的一种方式,大型技术可能会付出大理发,可能会浪费一堆钱,但否则世界将不断转变。

感觉好像一切都在为灾难保持一致,我担心没有什么可以避免灾难的了。

原文: https://www.wheresyoured.at/ai-is-a-money-trap/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