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的这一天,一位苏联人和一位美国人握手。即使在当时,如果不是这件事发生在距离地球表面约220公里(136英里)的地方,也不会是什么大事。
虽然他们的飞船实际上早在几天前的15日就已发射升空,但今天是美国宇航员托马斯·斯塔福德、万斯·布兰德和唐纳德·“迪克”·斯莱顿将他们的阿波罗飞船与一艘经过特别改装的联盟号飞船对接50周年,这艘飞船由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和瓦列里·库巴索夫驾驶。两艘飞船对接了近两天,在此期间,联合机组人员得以自由往返。他们进行了科学实验,交换了旗帜,并一起用餐。
从政治角度来看,苏联和美国之间这种公开展现的善意有助于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从技术层面来看,它不仅创造了多项先例,更标志着国际太空合作的新纪元。尽管太空竞赛让两国将航天视为竞争,但从此刻起,它在很大程度上将被视为一项合作。
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直接促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航天飞机-和平号任务,而后者又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石。这不仅是因为1975年的那次握手帮助两个航天大国建立了合作精神,还因为它引入了一项至今仍在使用的设备——雌雄同体外围连接系统(APAS)。
中间会面
虽然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是两个不同国家的航天器首次对接,但这远非首次太空对接。阿波罗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概念,因为指令舱和登月舱在每次登月任务中都会多次对接和分离。苏联方面早在1967年就已将两艘联盟号太空舱对接。到20世纪70年代初,两国也都已将航天器与各自的空间站对接。
问题在于,两国使用的对接系统互不兼容。事实上,形势瞬息万变,即使是来自同一国家的航天器也未必能够相互对接。例如,美国的双子座太空舱就无法与天空实验室对接。当然,这并不奇怪。当时,大多数硬件都是为特定任务而设计的,并且只飞行过一次。
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需要的是一个标准化的对接接口,该接口要考虑到两国迄今为止的经验教训。到1970年,苏联和美国的工程师开始会面并交换信息,以确定这样的对接标准。他们很早就决定,新的对接标准应该是雌雄同体的——而不是像早期对接端口那样,区分“雄性”和“雌性”。这样,同一个对接端口就可以像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计划的那样,支持两艘航天器对接,同时允许一艘航天器停靠在空间站。
这种能力对设计至关重要,以至于对接标准最终被称为“雌雄同体外围连接系统”(Androgynous Peripheral Attach System)。虽然美苏版本略有不同,但它们在机械上相互兼容。设计中的一些元素是妥协的结果,例如端口的总直径被限制在现有阿波罗和联盟号太空舱的尺寸范围内,但除此之外,人们希望这一概念能够对两国未来的任务和航天器有所帮助。
经久耐用
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是阿波罗号和联盟号飞船唯一一次太空对接。事实上,这也是阿波罗飞船的最后一次飞行——这次任务结束后,直到近六年后航天飞机投入使用,美国才进行了另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但当美国开始驾驶航天飞机,而苏联也建立了和平号空间站后,不久之后,两者便相遇了。苏联已经设计了APAS的改进版本,称为APAS-89,旨在使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未能通过测试阶段,但对接端口的工作最终再次被应用于航天飞机。该标准的最终版本被称为APAS-95,并一直使用到1998年6月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最后一次任务。
APAS-95 在和平号任务中表现出色,因此航天飞机决定继续将其用于国际空间站。此外,APAS-95(以及改进的“混合”版本)还将用于连接国际空间站的美俄核心模块。
这是事实上的对接标准,直到 2015 年国际对接适配器推出,它将用于访问美国航天器的暴露的 APAS-95 端口转换为较新的设计,以供 SpaceX Dragon 和波音 Starliner 等现代飞行器使用。
虽然国际对接系统标准(IDSS) 已将其退役,但国际空间站仍由 APAS-95 固定,并将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到空间实验室最终脱离轨道。对于一项最初为简单握手而开发的技术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遗留问题。
原文: https://hackaday.com/2025/07/17/the-apollo-soyuz-legacy-lives-on-fifty-years-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