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为什么文化一年比一年不快乐?

Posted on 2022-07-21
内在视角的艺术是亚历山大·诺顿( Alexander Naughton )

最近我一直在和我的家人一起看一些老标准系列电影,你注意到老电影或电视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个人都很开心。就像多么不正常,怪异,愚蠢,怪异,快乐。过去对我们来说总是根本不可知,尽管这种不透明性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我在认为 1950 年代的人们在心理上与我们根本不同和相反的立场之间摇摆不定.

想想30 Rock ,一个关于喜剧作家写喜剧电视节目的电视节目。这很有趣,但没有一个角色可以用快乐来形容。设置(喜剧作家在素描喜剧电视节目中工作)与 1961 年的迪克范戴克秀(也关于喜剧作家在素描喜剧电视节目中工作)的设置相同。在The Dick Van Dyke Show中,所有角色(包括歌舞才华横溢的家庭主妇 Mary Tyler Moore)都被描绘成非常快乐。我们现在很容易承认迪克范戴克秀是一个幻想,但奇怪的是认为这在几乎所有旧电视节目中都是真实的,并且经常出现在电影中。旧音乐也让我感觉更欢快——50 年代的 Stepford 妻子可能异常欢快,但 80 年代的力量摇滚也令人难以置信的欢快,今天只在上面加上厚厚的讽刺。

这与当今文化生产的主导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黑暗和坚韧不拔”。当今娱乐界引人注目的一个音符是抑郁的语气——这是一个在他生命中的不同时期都在与抑郁症作斗争的人所说的。但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我内心生活的体验也没有像 Netflix 上的许多节目那样受到情感范围的限制。或者,例如,蝙蝠侠翻拍。

Image 来自推特上的@Johnny2Tone

文化变得更加不愉快的趋势在长期运行的特许经营中最为明显,例如《星际迷航》 ,因为它们控制了更多变量——即,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相同的传说和世界。星际迷航:60 年代的原始系列一开始作为电视节目令人难以置信,现在已经衰落成现实。 . .黑暗而坚韧,就像其他一切一样。新的星际迷航:皮卡德,你猜怎么着,超级黑暗和坚韧不拔。角色们非常不开心,他们都遭受了某种形式的创伤,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事实证明,在最新的节目中,行星联合联合会一直基本上是一个粉饰的新自由主义宣传政府,而角色在星际迷航宇宙面临着人们今天面临的完全相同的政治挑战(通常类比非常直接:显然在最近的一集中皮卡德和其他人及时回到今天并停下一辆 ICE 巴士以释放车上的每个人) .然而,想想 Gene Roddenberry 的实际生活比《星际迷航》的现任制片人要黑暗多少(这是我之前的细分“我们无法再想象科幻中的‘历史终结’了”):

. . .他在二战时是一名飞行员,后来他的一架飞机因发动机故障在叙利亚沙漠中坠毁。他两根肋骨骨折,但仍将受伤的乘客拖出燃烧的飞机——最后一个被他拖出的人死在了他的怀里。他指挥幸存者,让他们在叙利亚沙漠中存活。当一群贝都因人到达时,罗登伯里说服他们只抢劫死者。正是罗登伯里独自完成了最后一次穿越沙漠的跋涉,通知当局他们将在哪里获救。最近《星际迷航》的作者参加了卫斯理会。

然而,Roddenberry 提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愿景,而该剧的现任编剧一如既往地提供黑暗和坚韧不拔的观点。当然,蝙蝠侠也是如此,这是另一部具有相同传说和设置的特许经营权,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与甚至在 1960 年代相比,描绘得如此不同。

1996 年的蝙蝠侠电影海报(左),2022 年的蝙蝠侠电影海报(右)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屏幕上幸福感的下降是否反映了平均幸福“设定点”(如果有的话)的实际变化,还是只是一种基于什么的错觉?在他们的通俗小说中碰巧描绘了不同的时代?

当然,有一些证据表明,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变得更加不快乐。

Figure 5.1: General happiness, U.S. adults, General Social Survey, 1973-2016 来自世界幸福报告

尽管青少年表现出更复杂的模式(为什么 2007 年对青少年来说是这样一个好年头?)。

Figure 5.2: General happiness, U.S. 8th, 10th, and 12th graders (ages 13 to 18), Monitoring the Future, 1991-2017

但是,我从这些图表中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您以百分比而非绝对值来查看 x 轴,则下降幅度并不大。 显然:

本周发布的最新《世界幸福报告》发现,在 2007 年至 2018 年期间,美国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单独衡量标准下降了 6%。

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对这样的数据持怀疑态度——每项研究都略有不同,相同的方法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普遍使用,其中大部分依赖于自我报告,等等。

如果我们转而看不同时期的文物,对我来说最突出的是文学是唯一一种幸福感下降并不明显的媒介。当然,当代文学几乎总是以一种可能被称为“抑郁模式”的方式写成(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这么多成年读者转向青少年小说的原因:在他们的阅读习惯中注入一些情感范围),但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回来很久了。 Paul Bowles的 The Sheltering Sky非常令人沮丧,它写于 1949 年。Updike的《兔子》于 1960 年问世,一年后耶茨的《革命之路》出版,1962 年又出版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有这些基本上都与当代电视占据相同的情绪范围(从黑暗到不快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似乎没有人特别快乐,那是在 1922 年出版的。而经典的,像米德尔马奇和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作品被视为心理现实主义的象征,通常是因为它们强调抑郁,甚至是自杀。

所以一个假设是,至少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文学情感一直是对内心生活的“真实”描绘,而人们,甚至几个世纪前,也有类似的情感范围。与此同时,较新的电视和电影在出现时更加面向公众,受到大众审查和审查以及各种最低公分母效应。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在掩饰,将世界和他们当前的文化描绘成令人愉悦的地方,随着规范的推翻,审查制度的衰落,以及最重要的是,正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将最负盛名的文化产品从实际文学作品替换为电视节目。

老实说,我并不完全相信这个关于文学“现实”抑郁的故事,它揭示了人类在心理上几乎没有改变。有可能“黑暗和坚韧的现实主义”对人类心理和现实本身的看法只是更早地在文学中引入并接管了,就像它在电影中一样。我也不清楚,过了某个时间点,文学真的是黑暗和阴郁的。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往往看起来比较开朗,尽管他们的生活状况比现在差得多。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即使在歇斯底里或紧张的时候也是喜剧的。而罗马文学,从像维吉尔这样的歌剧作家到像卡图卢斯这样的现实主义者,并没有真正具有当代黑暗和坚韧的氛围——它通常是严肃的,但并不令人不快。

莎士比亚的人物幸福吗?哈姆雷特,一个明显的抑郁症例子,当然,但在许多其他戏剧中都有非常快乐的角色。即使在他的悲剧中,我也不会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描述为“黑暗而坚韧”,而是将其描述为“充满活力和多样化”。如果有什么莎士比亚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个音符。

那么它是哪一个?难道只是写故事和人物的每个人都在说谎,而现在不是吗?艺术是否慢慢地“接近”了人类心理的真相,而人类心理却变得阴暗而坚韧?还是人类如此具有可塑性,以至于我们确实在日常经验的层面上适应了我们周围的文化,呈现出它的形式和情绪,就像我们是改变颜色的头足类动物一样。我愿意接受或拒绝其中任何一个。

无论如何,有时可能值得记住的是,我们所认为的现实主义,现在基本上是“黑暗和坚韧”的同义词,可能无法捕捉到人类情感的实际范围,生活的内心生活,就像1950 年代电视节目中不自然的幸福的假脸。

原文: https://erikhoel.substack.com/p/why-does-culture-get-less-happy-year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