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不使用现金支付

Posted on 2025-09-04

几天前,我看到另一篇文章,一位记者声称她又开始只用现金了,这让她受益匪浅。她并非个例;我尤其看到,我圈子里的Zoom用户正大规模地回归现金支付,原因积极而令人振奋。

想必和我处境相似的人也会感同身受。我正在努力减少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尽量摆脱它黑色的长方形外壳。我用微单相机,读实体书,用小笔做笔记。虽然我设置了 Apple Pay 作为应急方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用。

我也对网络追踪和数字监控保持警惕,我多年来在博客上就这些话题发表的文章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总是听到有人说,在杂货店之类的地方不应该使用会员卡……而他们却用信用卡付款!我们的消费习惯很容易被数据挖掘、数据贩卖,甚至更糟;更不用说信用卡公司潜在的财务陷阱和掠夺性,它们可能会把你困住。要么你用信用卡,要么信用卡利用你,就像我已故的挚友吉姆·克劳斯曾经说过的那样。

现金支付的优势还有很多。它(基本上)匿名。没有隐藏费用或随时间累积的刷卡费。它不需要商家记得在夜间给 EFTPOS 终端充电,也不需要事先拥有可靠的电源。它也不会受到支付处理器不可避免的技术故障的影响。

最关键的是,现金可以更容易获得。你不需要银行账户、智能手机,也不需要接受信用检查就能使用现金。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说过“无现金”社会令人担忧,因为令人沮丧的是,如果我们不仔细设计、测试和实施这些系统,我们就会面临剥夺我们最脆弱、最无力的邻居的权利的风险。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继续用银行卡呢?原因可能和你一样:方便。刷卡就完事了。我不用费力翻钱包,也不用费力数零钱,以免口袋里塞满叮当作响、不断增加的小面额金属碎片(不过超市自助收银台在周末倒硬币倒得挺好)。澳大利亚的硬币很大,尤其是我们的50分硬币,它可以当做排水盖、铁饼或餐盘。

信用卡在预算方面也非常方便,这或许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和克拉拉每周都会精确到分进行核对,用信用卡核对交易清单比翻阅可能已经弄皱、丢失或根本不存在的收据要方便得多。我认为这项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信用卡附加费是可以接受的。当我使用现金进行核对时,我不得不将资金放入“Barrier”数字预算信封中。而使用信用卡交易时,我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不得不说,现金也很恶心。我去过世界各地的公共厕所,知道大概100%的人要么懒得好好洗手,要么根本不知道怎么洗手(我原本希望我们这次全球新冠疫情能解决这个社会缺陷……可惜没能如愿)。高中时做过的一个实验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我们把钱放在培养皿里,周一回来时看到的景象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硬币让我的手有股腐臭的金属味,而且我不喜欢被递上脏兮兮的现金。也许你并不介意,这很好!我肯定你肯定是因为其他一些我感觉还不错的事而感到不安。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银河大脑的想法是,现金完全是一种社会建构,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所以我不喜欢它。但如果必须参与,用银行卡对我来说更方便。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作者: Ruben Schade ,悉尼,2025 年 9 月 4 日。

原文: https://rubenerd.com/not-paying-with-cash/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