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要了解西方的问题,想想图书馆

Posted on 2022-03-12

这是我一段时间以来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一个有趣的思考练习:

把图书馆想象成一个概念——政府建造一座巨大的建筑,从许多不同的作者那里购买大量书籍,并允许每个人去那里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阅读书籍。有时你甚至可以把书带到你家! – 现在想象一下图书馆不存在,一些政客过来提议我们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创建图书馆。你期望会发生什么?

我可以告诉你我期望会发生什么: 什么都没有:作者和出版商呢?书店呢!人们只会偷窃和/或破坏书籍!人们甚至不再阅读!我很有信心他们永远不会在今天的任何主要西方民主国家中建立起来。

然而,由于实际上拥有图书馆的好处,很明显它们对社会是一个净积极因素。甚至作家也喜欢他们。图书馆在西方文化中是如此重要的机构,以至于电影经常让坏人毁坏书籍或图书馆确保观众不喜欢它们。

那么,几十年前可以建造图书馆的西部与今天甚至无法建造足够房屋的西部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西方不擅长的大多数事情的根本原因

想想西方国家的一些最紧迫的问题:房价上涨、全球变暖以及让反疫苗者接种疫苗。这些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并不容易,但众所周知,有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或发生得不够快:建造更多房屋、改进分区法规、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采用清洁能源、减少肉类消费,服用免费疫苗等。

由于类似的原因,所有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或发生得太慢:现状为做出决定的人提供了边际的个人利益,同时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边际伤害。做正确的事并不能真正提供太多切实的短期利益。

当有人每天开车上下班时,他们会获得一些额外的舒适感,但代价是更多的碳排放。然而,如果他们乘坐公共汽车,他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没有好转,反而会失去相当多的舒适感。

当房主协会阻止新住房项目的建设时,他们个人会从房屋升值中受益,但整个社会都会因年轻一代的经济压力而蒙受损失,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抑郁焦虑、孩子出生减少等等。然而,如果他们允许在他们的房子附近开发,他们的房子就会贬值,新一代人仍然会普遍感到压力和沮丧,房子仍然会非常昂贵。

当一个反疫苗者不接种疫苗时,他们个人在同龄群体中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更高但仍然没有那么大的个人死亡风险。但是整个社会都受到了伤害,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变种会不断传播,使现有疫苗的有效性降低。

局部好但全局不好的决定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们通常是通过政府行动来处理的。

西方政府不能再建了

想想上个世纪:一大片欧洲被彻底摧毁和重建。两次。太空计划。汽车。高速公路。公共医疗保健系统。火车。飞机。原子弹。电脑。妇女权利。药物。消灭脊髓灰质炎。事情很忙,但政府在上个世纪让事情发生了,无论好坏。现在看来,上个世纪让事情发生的政府野心几乎完全消失了。

混乱与变化齐头并进。过去的一个世纪充满了战争和社会动荡。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做出改变。我们现在面临的危机也相当严重,但它们是长期问题,因此它们没有得到与大流行病等相同的反应。我们得到了在两年内真正起作用的疫苗。这是一项巨大的壮举,不应被低估。但这仅表明西方政府无法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创造有意义的变革。

还应该提到的是,威权政府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具有不公平的优势。如果图书馆不存在,中国政府绝对可以建立图书馆。他们的图书目录可能会缺少,但我离题了。

我显然并不是说更多的战争和社会动荡是一件可取的事情。他们绝对不是。但我认为,只有当某个富裕国家的一些主要沿海城市被洪水淹没时,我们才会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意义的行动。也许一些新的房地产泡沫会让更多的人无家可归,从而动摇住房状况?

希望这些问题可以在没有战争、社会动荡或威权主义的情况下得到解决。我不认为他们可以,但我很想错。

来源: https://vaghetti.dev/posts/libraries/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Stol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